谁用鱼肠剑成就了吴王阖闾
公子光在酒席宴间派专诸刺杀王僚,结果呢?
自己继承王位,史称吴王阖闾。
其实这里面有好多故事啊,这个专诸是怎么回事儿啊?
有那么一句老话儿叫,孝母似专诸,交友似秦琼,说秦琼好交,秦琼朋友也多呀,为朋友两肋插刀,说孝顺母亲,专诸头一号大孝子。
那怎么这样一个孝子成为刺客了呢?他不管他母亲生死吗?

吴王阖闾,也就是这公子光。他为什么要刺杀王僚?这王僚是谁?
还得从吴国的历史说起,最开始的时候,这个吴国地处于南方,由于势弱,经常流行疾病,瘟
疫,所以很多的这个中原人呢,不敢到吴国去,一提吴国是谈吴色变。
也有很多人把吴国称之为是蛮夷之地,而且吴国的民风和中原还大有不同。
后来到了吴王,寿梦继位。到了寿梦二年,有一个楚国不得志的大夫逃到了吴国,开始教吴国人怎么驾车呀,怎么战斗啊,交代一些中原的礼仪风俗,这样吴国才和中原地区开始有往来。
从此,吴国也开始兴盛起来。可是吴王寿梦年纪一天天的大了,必须得考虑到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由谁来继承王位。吴王寿梦最喜欢四个儿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夷昧,四子季扎,一共这四个儿子,但是这四个儿子当中,最喜欢的是老四季扎。为什么?
因为这孩子聪明贤德,有才干,别看年纪小啊,能耐大呀。而且其他的几个兄长都十分喜欢这个弟弟,都希望弟弟能够出来做国君,因为这个季札也的确是一块治国安邦的材料。所以这个吴王寿梦就有心把王位传给老四。
可是这个老四是坚决不要,说:“父王,您这么做大错而特错。自古以来,一般王位相传都是由长子继承,如果在兄弟间相传位,也必须传给年龄最长的弟弟,然后是依次相传,废长立幼,这是大忌呀,容易引起国中的混乱。万万不可。”
“您应该把王位传给大哥,我一定尽心竭力辅佐大哥,这是自古以来的礼法,万万不可改变。”
所以,老四是坚决不干,不管这个寿梦怎么讲,这个王位他就是不接着后来寿梦去世,老四还是
不干,王位得给大哥,我辅佐大哥,国中不能一日无君,所以没办法老大诸樊继了王位,有一天老大诸樊把哥儿俩给找来。跟这俩兄弟一说,我有心把王位传给老四,有能者居之,他的能耐比我大,一定能治理好吴国。老二和老三一听,大哥恐怕够呛,父王在世的时候都劝不了老四,恐怕大哥您也是白费唾沫也没用啊。

老四说了不能够废长立幼,即便兄弟间传位,也得是按照年龄一个儿挨一个儿往下排,你这得等什么时候?还有咱哥儿俩恐怕够呛。老大一想到这样,恐怕现在传位给老四,老四也不能接受,也不愿意传位给我儿子。干脆我死之后,老二王位给你,你死了给老三,老三死了就给老四。到那时候,老四没话可讲,就得把这王位给继承下来。可是那哥儿俩一听就一皱眉呀,大哥呀,咱哥儿仨得什么时候能死完呢?咱哥儿仨死了,恐怕老四也寿不长久了。你看古代人迷信,老大毅然决然地下了一道命令,说,干脆咱们这样,咱们哥儿仨吃饭的时候,甭管早饭,午饭还是晚饭,都向上天祈祷。
怎么祈祷呢?说,如果老天爷你有眼的话,在天有灵的话,希望我们吴国能够长存下去,就赶紧叫我们快点儿死吧。我们要早死了,就能够把王位传给老四了,就能叫所有吴国的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好哥儿仨拍手,把这事儿就给定下来。没过几年,老大死了,把王位啊传给了老二。老二没过几年也死了,传给老三。老三也死了,又想把王位传给老四,可是这回老四不但拒绝,而且逃到了其他国家来躲避继承王位。没有办法,只好吴国人推举老三的儿子公子僚继承了王位,这就是吴王僚。吴王僚继位之后,有人可不高兴,谁呀?老大诸樊的儿子公子光不乐意。
公子光心说,这要传给四叔,我没话说,我是晚辈啊,我爹死了,传位给二叔,二叔死了,传位给三叔,然后给四叔书,这我都没话说,可是四叔不干,就应该再从头儿传儿子辈儿来继位。那就应该是我公子光啊,也绝轮不到我三叔的儿子公子僚继位,这不是本末倒置,要传位也应该给我呀,凭什么是公子僚?公子光可不是干生气,想方设法就要把他这个堂弟给宰了。
其实这个公子僚,就现在的吴王僚,也察觉出公子光的野心,所以一直是小心谨慎。公子光老也没得逞,等来等去,机会来了。到了吴王僚十二年的冬天,楚王去世了。
转过春儿来楚国安葬楚王,举行国丧。这时候吴国趁此机会偷袭楚国。吴王僚派出自己两个弟弟包围了楚国的两个都城,又派他四叔出使各国,看看其他各国有没有什么反应,是不是要出兵啊,来决定自己何时撤兵。没想到楚国发兵切断了吴军的供给线,这样一来,吴国的军事力量进行了重新的洗牌。
吴王僚手底下掌握的精兵重兵,大部分都给围在楚国里,还有一部分兵权是掌握在公子光的手里。

现在自己光杆儿司令守着这都城,公子光一看,机会难得,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赶紧把几个好朋友招到自己这屋里来商量这件事儿。就想要篡位夺权。跟大伙儿一说,大家伙儿也是举手赞同,认为这个机会太难得。在议论当中,公子光手下有一位朋友,专诸站起来,公子我认为现在是好机会,要是杀死吴王僚,再也没有人跟你停分天下,那些人不足为惧。现在吴王僚母亲老了,周围没根儿,没有几个好朋友留在京城。况且吴王僚的儿子还小,也不懂得去拉拢朝臣。
他的两个弟弟和他手下所掌握的精兵大部分又被围在楚国,现在他手边的一些重要朝臣也给派出去了。我们要是班师回朝,发动叛乱一定能够成功。
对,我也是这个主意。
第二天公子光给自己找了个借口,说自己在战场上脚负伤了,必须得回家养病。就这样,他先领兵撤队,回来了。一天,公子光宴请吴王僚,把吴王僚请到自己家里来做客,同时命精兵把守内侍,尤其是地下室,那都把好了。吴王僚心里明镜儿似的是鸿门宴。可是不去又不好,怎么办?做好防范工作,从王宫到公子光家里,这路上重兵把守,公子光家里小院儿里站的全都是他的人。包括宴会大厅里面站的也都是吴王僚的亲近。
吴王僚自己身穿着汤尼宝铠,据说这阵儿宝凯一般的兵刃扎不进去,要是没有宝家伙根本打不破这
件儿。
公子光一看这架势,一皱眉,杀王僚就是想进宴会大厅比登天还难,必须得找一个能够随便出入大厅的人,而且这个人还得胆大心细,敢做这件事儿。选去选来,选到专诸头上。但是专诸有顾虑。
家中还有老母啊。他知道这要刺杀王僚,自己九死一生。公子光看出来了,说“专诸你放心,只要你能够成功,我公子光能够登上王位,我必定报答你。假设万一你失败了,你死了,我会像你这样来照顾你的老母,我一定好好厚待你的子孙,你就放心大胆的干吧。
就这样扫除了专诸的顾虑,这才答应刺杀王僚,而且给这个专诸找了一个很合理的身份,说是公子

光家里请来的一位名厨师做的一手好菜。
借献菜的机会来刺杀王僚。身份确定下来,人员确定下来,接下来最难的就是怎么把兵刃给带进去,搁腰里边儿挎着吧,在门口儿就得给拿下。
那代是没什么安全门,但是门口儿那俩武士那不是吃白饭的,你想拿着兵刃进是万万不可呀。
即便带着兵刃允许进去了,屋里那么多人盯着,别说刺王僚,就一摸宝剑,这些人就能把你给剁了。所以长兵刃一定不行,而且还得考虑到这个小兵刃,匕首也好,刀也好,能够扎透汤泥宝凯。

于是花重金买了一把小宝剑。史记上记载管它叫匕首,叫匕。据说这口宝剑有名气,是铸剑大师欧冶子所造的一口小宝剑。据说春秋战国时期的铸剑大师欧冶子一生当中造剑无数,其中他最得意的有五口宝剑,这五口宝剑被称之为大型三,小型二,也就是大号儿的宝剑三口,小号儿的宝剑两口,哪三口大宝剑第一口巨阙剑。据说这个巨阙剑是秦始皇的一口佩剑。第二口长宝剑,叫湛庐剑。这把宝剑据说曹孟德和岳飞都使唤过。第三把宝剑叫紫甸清霜。据说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用的那把宝剑就是紫甸清霜。
那么两口小宝剑是什么呢?一口叫秋风落叶扫。还有一口宝剑,就是今天专诸使的这口小宝剑,后人称之为鱼肠剑。
怎么叫鱼长剑,就是因为把这口宝剑藏到鱼身子里。当然,咱们得说明一下,这鱼啊,必须得是炸的,炖的可不行。为什么呢?
炸的这鱼它脆,而且呢身子是直的,炖的鱼可不这样,那肉是软的,这匕首往里面一塞呀,就坏了就看出来了,所以必须得是炸的鱼。而且鱼还得挺大,把鱼肚子都给掏空,内脏都得拿出来,这刀才能够从嘴这地方进去。
鱼准备好了,刀也藏好了,专诸捧着这鱼来了,刚到门口儿,俩武士就给拦住了。我给大王献一条鱼。这条鱼太好了,是鲜美可口。
哦,我们先看看。
拿银筷子往里一扎,拿出来一看,筷子没事儿,证明这鱼没毒。
要是有毒,筷子变黑了。侍卫又尝了一口,觉得没事儿,在这个专诸身上也没有搜出什么兵刃来,这才把他放行,让他进去。现在这公子光和吴王僚喝的都差不多儿,其实公子光是假醉,王僚多少是有点儿真醉了。公子光一看,专诸进来,找了个借口,哎呀。王僚一看旧病复发呀,旧伤又发作了。哎哟,我这脚我行不行,我得回去躺一会儿。
那好吧,那你去躺一会儿吧。你可没有口福吃这尾鱼。
哎呀抱歉,抱歉。
公子光找了个理由走了,专诸进来,把鱼往桌面上一放,这是微臣敬献的一尾鲜鱼,是香脆无比,请大王品尝。专诸把鱼给放上。吴王僚拿筷子夹了一口碗,嘴里一放,嘿,这鱼烧的还真不错,是又香又脆。正这时候,专诸往前一进声儿,那意思好像给这个吴王僚介绍一下这鱼的一些特点。

吴王僚也往前一凑,身儿就在这刹那之间,就见专诸把鱼一抓,咔嚓在手里一掰,咱说了这是炸的鱼,它脆呀,刀柄就露出来了,把刀抽在手,从心口儿给卯进去,刀往回一拽,这行喷了专诸一身一脸血。那么多侍卫怎么不过来阻挡一下?谁也没想到,谁能想到这是个刺客呀。
谁能想到那鱼肚子里有口宝剑呢?又有谁能想到这口宝剑能扎透汤尼宝凯,太多个没想到,所以就在这刹那之间,专诸得手了吴王僚是惨叫一声,绝气身亡。专诸已经被这些侍卫剁成了肉泥。
公子光顺利的继承王位,史称吴王阖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