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百科 >

郑庄公的格局与郑国困境

时间:2024-12-28 16:25:52

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了他的出路,也决定了他的困境。如果这个人是一国国君,那么他个人的格局,自然就会决定其国家的出路及其困境。因为,格局如同眼界,也来自世界观,决定了他能看到什么,看不到什么,乃至他刻意忽视什么。看到的那部分决定了出路,而看不到的盲区却有可能决定他的困境。


郑庄公就是这样一个人!鲁庄公十五年的侵宋之举,显然与他个人的格局与价值观有关。在郑厉公的思维框架中,当然也缺乏战略与战术的分层意识,更没有大道理管小道理的理念。故此,郑厉公才会小视鄄之会的战略意义,从而把解决内政问题的战术性需要凌驾于鄄之会的战略地位之上;同样,郑厉公的思维中,也不认为国际信义才是大道理,所以才会不顾背信弃义的罪名,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轻率侵宋。

郑厉公是怎么成为这样一个人的?我们的古人应该是进行过深入思考的!一部《左传》,郑国所扮演的历史角色,就是在演绎一个国家从盛到衰的国君因素究竟是什么。比如,郑厉公的世界观,有一部分是来自他的父亲郑庄公,而另一部分则来自他个人的经历。郑庄公在《左传》笔下,典型是一个兄弟相残,与母失孝,内闱不治,偏私护短,为政失邪,事君不忠之人,其子孙自然也会有样学样!作为郑厉公,失于篡逆在前,擅杀檀伯于后,继则窃据栎邑,进而攻取兄弟,造衅以自相残杀,由此观之,其人非儒家眼中的正人君子!正因为郑厉公扭曲的价值观,反映到他的行为逻辑,难免会以投机取巧为能事,以恃强好勇为功用,以欺软怕硬为得计,以背信弃义为寻常。所以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会在宋宣公伐郳间隙,郑厉公竟不顾同盟之谊而侵宋,此本性使然!

也许,郑厉公会以他的侵宋之举为得计!或者,这次侵宋,郑厉公也实现了他心目中的关于郑国的最紧迫任务。但也正是由于他的侵宋之举,他的国家随即又陷入到了新的困境!因为宋国不会允许郑厉公的无礼举动,齐桓公更不会对郑厉公的弃信背盟行为视若无睹!

就在鲁庄公十六年的夏天,郑厉公开始为他的投机取巧行为付出代价!首先,以宋宣公为首,在齐桓公、卫惠公的支持下,诸侯大军前往新郑问罪讨伐!在郑厉公遭受北方诸侯联盟的讨伐后不久,紧接着在这年的秋天,楚国也来伐郑,大军进入到了郑国栎邑,这个郑厉公曾经隐忍了十七年的老巢!按照《左传》说法,楚国伐郑的原因也是因其“无礼”。而所谓无礼的行为,乃是郑厉公在三年前成功复辟后,竟敢迟迟不把政变情况报告给楚国!可见,楚国也曾经是郑国的盟主!

郑厉公本想左右逢源,但最终是左右为难;也想两面讨好,但最终是两面都被得罪!这种格局,就是郑庄公开启的郑国模式。在整个郑厉公之后的春秋时期,郑国就成了被南、北联盟都争取,又被南北联盟频繁讨伐的受气角色。这样的角色,与郑庄公曾经开创的那个大杀四方的角色已经相去甚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就是郑国的历史逻辑!郑庄公、郑厉公他们对待历史的态度,对待周王室的态度,对待中原诸侯的态度,对待楚国崛起的态度,都无可挽回地成了郑国历史结局中的一部分。

当年,郑庄公与蔡桓侯远足邓国,考察了楚国的强大,也侦知到楚国的野心,但是郑庄公、蔡桓侯的考察结论却仅止于“始惧楚也”,并没有转变成为中原诸侯团结御侮的共同心愿。非但如此,从其后的情况看,这两位依旧醉心于诸侯之间的相互倾轧与国内的勾心斗角!郑厉公在这方面,还不如他的父亲!正是他的贪权好勇,导致了郑国的分裂和碎片化,也导致了中原诸侯的分裂,从而放任了楚国日益向北的扩张步伐。现如今,楚国不但取得了蔡国作为附庸,且兵峰已经直指中原腹地,郑国!

估计,这期间,郑国与宋国之间的附庸小国,或者更加倾向于宋国,或者也在打算着如何学习邾国、许国,重新获得国家独立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郑国所遭受的分离压力以及外部压力都会凸显出来,从而成为郑厉公最为头疼的内政问题!

曾经强大的郑国,一个曾经有机会崛起的中原霸权,就在郑厉公的手中搞成了典型的中原塌陷,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四战之国!即一个轮番被兵燹蹂躏的地方!至今读来,真是为之叹惋!

郑厉公与齐桓公相比,就在于做人的格局。前者格局大,大在于以天下为心;后者格局小,因眼界仅止于新郑的宝座;尤其前者以信义为宝,而后者以权力为念,因此二者的成就才拉开了距离,国家前途当然也不可同日而语!这,也许就是《左传》要告诉后人的《春秋》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