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人生转折与诗意超脱
一、独特苏词风格
《望江南·超然台作》堪称苏东坡风格最为独特的佳作。我们往昔学习语文课本时便知晓,苏东坡乃豪放派词人之代表,不过他也会创作婉约风格的词。而此词的非凡之处在于,它竟在同一篇章中巧妙融合了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呈现出别样的韵味。更为重要的是,这首词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让我们得以探寻一个人在面对不尽如人意的外部环境时,是如何逐步调整自身心态的。

二、春景精妙描绘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东坡在密州为官时创作此词,其创作地与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致,均在密州,即当今的山东诸城。时至今日,这个富有历史韵味的超然台依然屹立于此,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古人的足迹。“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这里的 “老” 字用得极为精妙,他未言 “春未去”,亦未说 “春未是”,偏偏选用 “春未老”,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让我们先来领略 “春未老” 所描绘的景致吧。“风细柳斜斜”,此处 “斜” 字读 “xia” 方能押韵,微风轻柔地吹拂着,柳枝如同翩翩起舞的仙子,随风摇曳生姿。登上那超然台极目远眺,眼前呈现出半壕清澈的春水环绕着城池,城中繁花似锦的画卷,这是阳光照耀下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在烟雨朦胧之中,星星点点的人家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这是细雨中的春天景致。此种描写仿若蒙太奇之技,于同一处,用文字把两类迥异风景精妙剪辑。登上超然台,春天的所有精粹似乎皆能入目。那么,面对如此美景,苏东坡的心境又如何呢?
三、密州心境浮沉
寒食节后酒醒,苏东坡叹息。缘由是他从杭州调任密州,本因弟弟苏辙在济南任职想靠近,却两年未见面,遂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及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之句。他在密州两载,心绪先沉郁后昂扬,初从杭州调任时心境不佳。他言舍舟楫舒适与快乐,受车马奔波劳累;弃华美住宅,栖简陋房屋;离杭州湖光山色,至桑麻荒野之地。初到密州,连年收成差,盗贼横行,案件多,工作量大且常食不果腹,厨房常空,以野菜充饥。如换工作环境不如前,心情难悦。

历经一年余,苏东坡心境奇妙变化,自述心宽体胖,白发变黑似返老还童。其修整花园、丰富菜谱、打扫庭院房屋,于园子背面建高台,常与友郊游登高怀古,友皆喜之,他一呼即应。休息日,他们摘菜、钓鱼、酿酒、煮糙米饭,快活惬意。他写信给苏辙告知建台,请其命名,苏辙命名为 “超然台” 并作《超然台赋》,阐述名由,言天下人在是非荣辱中奔波沉浮,轻狂浮躁,被名利束缚而不知,老子云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要成超然之人,内心不能被外在物质困扰牵绊。
四、超然台上的 “春未老”
苏东坡对这个名字也甚是喜爱,自己亦撰写了一篇《超然台记》。他慨叹:人的欲望漫无边际,可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少之又少。若我们始终执意追寻美好奢靡,一味趋利避害,内心则会形成“好”与“不好”的二元评判准则。当美好的事物出现时,我们便满心欢喜;当不好的事物降临,我们则忧愁难过。如此一来,我们的心情便在外界环境的变化中患得患失。但事实上,一切都只是人生的体验罢了。任何事物都有其值得观赏之处,都能从中找到乐趣,不一定非得是新奇雄伟之景才堪称美景,不一定非得是名贵美酒才能令人沉醉,不一定非得是大鱼大肉才能饱腹,蔬菜水果草木不也都可以充饥吗?换言之,就如同米其林大餐固然美味,但农家乐亦别有一番风味。所以他说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以此类推,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
密州的这两年,于苏东坡而言,就外界环境论,实乃欠佳。其所处境遇,颇不乐观,诸多不顺围绕身旁。首先,与弟弟缘悭一面。再者,工作任务繁重不堪。此外,外在生活环境亦差强人意。虽未能与弟弟相聚事小,然其二十余岁即名震京城,文章绝伦,彼时声名显耀,且坚信能于朝廷展宏图。然而十几年间,他辗转于各个城市,对于朝政却难以施展拳脚。密州之行时,他才不惑之年。身为心怀天下的有志之士,其内心满是挫败之绪。他当时写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意在向朝廷表明,自己仍可为国效力。

那一年,他于寒食节,踱步登上密州那座闻名遐迩的超然台。在宋朝,寒食节连着清明节,是一个悠长的假期,众人纷纷回乡祭祖,踏青游玩。可对于苏东坡而言,却是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他深爱的第一任妻子王弗也已过世十年。若从外在环境来看,他的处境确实颇为凄惨。然而,也正是在密州的这两年时间里,他迎来了人生中文学创作的第一个小高峰。我们方才提及的 “老夫聊发少年狂”“十年生死两茫茫”,以及那首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等脍炙人口、已被编入当代语文课本的诗词,皆集中诞生于这一时期。直至今日,超然台依然是山东诸城一个极为重要的景点。
五、境随心转,悟人生之道
在那高台之前,一尊苏东坡的雕像傲然挺立。他衣袂飘飘,举酒向天问的姿态,仿佛是在将 “超然” 二字的深刻内涵以自身的形象生动阐释。生活的轨迹常难遂人心意,不过我们能自主抉择以何种心态漫步人生旅途。即使前路崎岖,心态亦能主宰方向,让我们的旅程别样精彩。千年前的苏东坡,已然如同一位智慧的引路人,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前行的道路。

古代的寒食节,有着禁火三天这样充满仪式感的规定。这似乎是在无声地告诫世人,逝者已矣,而未来尚可追寻。三天过后,便可如同重新踏上征程一般,开启全新的生活。正因如此,苏东坡在那首词的开篇写下 “春未老”,这三个字蕴含着无尽的深意,它象征着我们依然青春未逝,依旧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尚有无限的可能与希望。
愿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能深深扎根重新出发的勇气和源源不断的动力。最后,让我们以这首词的最后一句相互勉励:“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让我们在这悠悠岁月中,不沉湎于过去的遗憾与眷恋,而是勇敢地燃起新火,尝试新茶,以诗意和美酒相伴,珍惜这美好的年华,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