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百科 >

汉史揭秘 有三位皇帝被毒杀,究竟是何人如此大胆?

时间:2024-10-25 15:21:51

一、汉平帝刘衎


汉平帝刘衎(公元前9年-公元6年2月3日),原名刘箕子,系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其母为卫姬。作为西汉历史上的第十四位皇帝,刘衎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


汉哀帝于元寿二年六月二十七日戊午(公元前1年8月15日)驾崩后,王莽为了更方便地掌控朝政,拒绝立年长的君主,而是在同年七月迎立了年仅九岁的中山王刘衎入宫。同年九月初一辛酉日(公元前1年10月17日),刘衎正式即位为帝,并于次年改元为元始。然而,从即位之日起,刘衎便成为了王莽手中的傀儡,这为其后来不幸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元始五年十二月,刘衎被王莽毒杀,死后葬于康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25里处)。关于汉平帝的死因,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尽管《资治通鉴》采纳了王莽在椒酒中下毒杀害平帝的说法,但也有不少历史学者持不同观点,认为王莽并无加害汉平帝的动机。这一历史谜团,至今仍待解开。


二、汉质帝刘缵


汉质帝刘缵(公元138年—公元146年7月26日),又名刘续,是东汉历史上的第十位皇帝。他在公元145年至146年期间在位,为汉章帝刘炟的玄孙,渤海孝王刘鸿之子。永熹元年(公元145年),汉冲帝不幸病逝后,年仅八岁的刘缵在太后梁妠和大将军梁冀的扶持下登基为帝,年号定为“本初”。在东汉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年幼的皇帝,而这些小皇帝大多都未能真正掌握朝政大权。


刘缵即位后,朝政由太后梁妠代理。她采纳了李固的建议,将宫中的宦官全部驱逐,并派遣军队成功剿灭了“黄帝”马勉与“黑帝”华孟等江淮地区的大盗,使得海内肃然,宗庙安宁。然而,梁太后的兄长梁冀却篡权暴虐,陷害忠良,并常常以邪说误导梁太后。


随着年龄的增长,刘缵对大将军梁冀的行为愈发不满。本初元年(公元146年),刘缵甚至公然称梁冀为“跋扈将军”。这一举动无疑引起了梁冀的强烈不满和警惕。最终,刘缵在年仅九岁时被梁冀毒杀,谥号为孝质皇帝,被安葬于静陵。他的短暂统治和悲惨结局,成为了东汉历史上一段令人扼腕的往事。


三、汉少帝刘辩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后,年仅十七岁的皇子刘辩在众人的拥戴下继位。尽管刘辩已届成年,但由于何太后临朝称制,以及其舅舅大将军何进与太傅袁隗共同辅佐朝政,刘辩实际上并未能掌握朝廷大权。更为严峻的是,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朝廷此时已名存实亡,内部宦官与外戚的斗争愈发激烈,相互残杀不断。


刘辩即位后不久,外戚何进便借机除掉了宦官蹇硕,并与司隶校尉袁绍密谋诛杀所有宦官,同时召令并州牧董卓进京援助。然而,何进的密谋不幸泄露,宦官张让与常侍段珪、毕岚等人联手,抢先杀死了大将军何进,并胁迫刘辩离宫出逃。


同年,董卓率军入京后,依仗其凉州大军的强大实力,迅速控制了朝政。他废黜了刘辩,将其降为弘农王,并拥立刘辩的同父异母弟陈留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董卓自任相国,权倾朝野。刘辩在被废黜一年后,于董卓的胁迫下饮鸩而亡,年仅十八岁。董卓之所以派人毒害刘辩,是因为担心袁绍、曹操、袁术等人起兵讨伐自己时,会拥立汉少帝为旗帜,从而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