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百科 >

漫说历史人物:一代兵圣吴起

时间:2025-08-13 06:47:45

春秋时期以后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齐、楚、燕、韩、赵、魏、秦是当时最主要的七国,被称为“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我国社会发展很快,出现了许多改革家和有作为的人。吴起就是一位出名的改革家。


吴起(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卫国左氏(今山东菏泽市曹县,一说菏泽市定陶区)人,他在魏国的时候,支持改革,治理国家,取得很大成绩。后来到了楚国,他又支持变法,虽然失败了,可对后来诸侯国的改革产生了影响。吴起还是一个军事家,打了多次胜仗,提出过不少宝贵的军事思想。

拜为大将

吴起曾经当过鲁国的将军,后来鲁国君臣不信任他,他就去投奔魏国。


魏国的国君魏文侯听说会带兵打仗的吴起来了,非常高兴,马上传令召见他。



这一天,吴起穿着一身书生的服装来见魏文侯。见吴起的这身穿戴。魏文侯有些失望,觉得他不像会打仗的样子,就口不应心地说:


吴起暗自好笑,说:


吴起正了正衣襟,从容地说:


魏文侯心中一惊:


于是他对吴起说:


吴起毫不客气地说:



魏文侯听了,非常着急。


吴起说完,有意识地瞥了魏文侯一眼。

魏文侯情不自禁地握住了吴起的手,激动地说:


于是,魏文侯让吴起做了大将军。当时魏文侯正让相国李悝(kui)(一位有名的政治家)主持变法。李悝对魏国的政治、经济、军事都实行改革,建立了新的制度,还写了一本叫《法经》的书,流传很广。吴起很佩服李悝,就和李悝一起变法,从中学到了不少治国治军的办法。


吴起还率领魏军打了好多胜仗。在李悝和吴起等人的治理下,魏国一跃成为战国初期的头等强国。

大将和士兵

吴起身为大将,却不摆大将的架子,他和士兵们同甘共苦,很得士兵们的拥戴。

有一次,在行军途中,魏文侯的传令兵来传达命令。他跑到挂着将旗的战车前,一看没有吴起,就问旁边的士兵:


士兵们回答说:


传令兵好不容易才找到吴起,看见他身背干粮袋,一身士兵打扮,走得满头大汗。传令兵感动地说:


又有一次,一个老婆婆来到军队里看望儿子。这时候正是夏季,蚊虫很多,许多士兵不服水土,得了病。


老婆婆到处打听自己的儿子,忽听一个帐篷里传出“哎唷,哎唷”的声音,就朝那边望去,


正看见一个人大步走进了帐篷,她也跟了进去。


原来一个背上生了脓疮的小兵,疼得抱成一团。


进来的那个人立即吩咐:


随后他走到小兵身后,俯下身,一条腿跪在地上,用嘴对着小兵的脓疮,一口一口地吸起脓来。


老婆婆看着看着,忽然失声痛哭起来。


旁边的人急忙问她:



士兵们不解地问:


老婆婆一边抽泣,一边说:


一个老兵扶着老婆婆,对她说:


劝说魏武侯

魏文侯死后,他儿子当上国君,就是魏武侯。有一次,魏武侯召集大臣们在王宫聚会,一边喝酒,一边商议国家大事。

有些大臣知道魏武侯年轻好胜,所以都顺着他的心思说话。不管魏武侯随便说些什么,他们总是随声附和地说:


魏武侯听了这些奉承话,觉得自己比谁都高明,脸上露出了得意的微笑。吴起实在看不上这一套,只顾闷头喝酒。等到宴会结束,吴起就跟着魏武侯来到后宫。魏武侯喝多了酒,拉过被子准备睡觉,见吴起跟进来,就扭头朝里躺下,不高兴地说:


吴起说:



这会儿,魏武侯已经替自己盖好了被子。


吴起说到这儿,有意停了一下。

魏武侯回答不出来。


吴起话音刚落,魏武侯一下子撩开被子,满脸愧色的对吴起说:


怎样才能打胜仗

有一次,魏武侯和吴起谈起打胜仗的方法,他说:


吴起不完全同意,说:




第二天,魏武侯在大庙里摆下宴席,让立过大功的将士坐在前排。在他们的案上摆有牛肉、羊肉、猪肉、酒和上等餐具。立小功的坐在中排,没有立功的坐在后排,也都有酒肉,只有餐具差一些。

在将士们庆功畅饮的时候,庙门外面围着许多老百姓看热闹。魏武侯也照吴起说的,请有功将士的家属和阵亡将士的家属到院子里来,并当众宣布对这两种人的家属要给予赏赐。家属们接到国君给的赏赐,都高兴得欢呼起来。

就在这以后不久,西方的秦国派兵攻打魏国。将士们听到消息,不等魏武侯下令,就披甲戴盔前来请战。许多老百姓也纷纷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军队里来。

魏武侯看到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将士们个个斗志高昂,兴奋地对吴起说:


吴起说:


果然,魏国将士开上前线,作战勇敢,很快就把秦军打退了。

还是您合适

魏武侯觉着靠近秦国的西河这块地方非常重要,就派吴起去当西河郡守。吴起象以前带兵那样,对官吏管得很严,对百姓很亲近,注意发展生产,没几年工夫,西河就富裕起来。吴起在魏国的名声越来越大。


后来,魏武侯要选一个人做相国,满朝文武都觉得吴起最有希望被选中。吴起也认为自己是最合适的人选。

这一天,魏武侯当着大臣们的面宣布: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走上前去,魏武侯把裹着红绸带的相印授给了他。


吴起满脸通红,很不服气。大臣们散了以后,他叫住田文:



田文慢条斯理地回答。







田文说着笑了笑,一点儿也不生气。



听田文这样解释,吴起才恍然大悟。沉默了好一会儿,不好意思地说:


从此以后,吴起和田文互相支持,关系很好。

船上的对话

西方的秦国一天天强大起来,对魏国形成了很大的威胁。魏秦两国以黄河为界。魏国在东岸,秦国在西岸。

有一天,魏武侯率领大臣们乘船巡视黄河。看着黄河翻滚的浪花,远望两岸高耸的峭壁,他说:


几个大臣也来卖弄聪明,说:


吴起不满意这些说法,他马上反驳说:



吴起的话惹得魏武侯发火了。

吴起继续争辩说:


他一口气举出历史上的许多事例,说明亡国的君主,不是因为失去了天险的保护,而是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吴起正说着,突然一个浪头打来,船身剧烈地摇晃几下。魏武侯和大臣们都站立不稳,惊叫起来。


只有吴起站在船头,一动不动。

一场虚惊过后,吴起接着说:


众人听了不住地点头。魏武侯也转努为喜,高兴地走到船头,拍起吴起的肩膀,连声称赞说:


到楚国

魏武侯夸奖吴起是“圣人”,有些没本事的大臣很嫉妒,都接二连三地在魏武侯面前说吴起的坏话。魏武侯听后,也怀疑吴起,撤了他的职。吴起不愿意再待在魏国,就跑到南方的楚国去了。

楚国在春秋时期曾经强盛过一段,可后来由于保守势力很大,一直没什么大作为。到楚悼王当上国君的时候,楚国经常受到别国的欺负。楚悼王也想来一次改革,让国家强盛起来。听说在魏国由于改革出了名的吴起来了,就把希望寄托在吴起的身上,让他做了大官。

吴起见楚悼王这样重用自己,也决心对楚国进行一次大改革。可他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去,有些守旧的大臣就骂起来了:


吴起只好到楚悼王那里诉苦,说:



楚悼王坚决地说。

有了楚悼王的支持,吴起就不怕了。过了些日子,他宣布了自己的改革办法:限制贵族的权力;废除不必要的官职,裁减没有能力的官员;节省费用,把省下来的钱用来训练军队,加强兵力。

这样一来,国内秩序好得多了,老百姓很高兴,楚国出现了一片新气象。吴起又领兵出征,打败了秦国,灭了一些小国。楚国成了南方最强盛的国家。

吴起之死

吴起变法虽然给楚国带来了好处,却得罪了那些贵族和守旧的大臣。他们找到楚悼王,告状说:


楚悼王感到王室贵族都出来反对,有些吃不住劲,就对吴起说:


吴起回答得很干脆:



有些朋友也来劝吴起:


吴起坦然地说:


不料,改革后的第二年,楚悼王得了重病。反对吴起的贵族得到消息,乐得手舞足蹈,说:


楚悼王刚一咽气,贵族们就拿着刀枪弓箭冲进王宫,到处搜查吴起。

正在办理丧事的吴起见了,知道寡不敌众,跑到楚悼王尸体旁边痛哭起来。


贵族们追上来,一齐向吴起放箭。


吴起连忙扑在楚悼王的尸体上。

按照楚国的法律,谁伤了国君的尸体谁就犯了死罪。吴起想用楚悼王的尸体保护自己,可那些疯狂的贵族什么也不顾了,一阵乱箭把吴起射死在楚悼王的尸体上,连尸体上也中了几箭。


后来,楚悼王的儿子当了国君,就是楚肃王。楚肃王以“刺射王尸”的罪名,把参与杀害吴起的贵族七十多家处以死刑。

楚国的贵族势力削弱了,但是吴起的新法没有继续得到实行。楚国一直也没能成为诸侯中最强大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