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发展史中的部分重要典籍和著名人物
一.《黄帝内经》,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之作。
《黄帝内经》分为《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中医学家假托黄帝之名编撰。是医家和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秦汉时期。构建了中医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并提出了很多原创性的观点和理念。
《灵枢》主要讲针灸,《素问》大部分讲述生理,病理和治疗。

二.《难经》相传为战国时著名医家扁鹊所著。通常认为《难经》是对《黄帝内经》中很多观点的详细论说和补充。
扁鹊其中比较有名的典故:有人问扁鹊你家三兄弟谁的医术最高,扁鹊说:我大哥最高,二哥次之,我最差。就问为什么呢?扁鹊回答:我大哥能使人不病,但名声只有附近邻居知晓;我二哥能使小病不变大病,所以名声在乡间知晓;我能将重病患者抢救回来,所以全国闻名。
这个典故体现了:上医治未病的朴素观点。
三.《伤寒杂病论》后人分为《伤寒论》《金匮gui要略》。为东汉张仲景所作。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辩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其中包含很多经典方剂,发扬光大了方剂学说(药剂治疗)。后人尊称为“医圣”。
《伤寒论》中的伤寒是指身体受寒之后产生的一系列变化,简单来说就是外感病的辨别和治疗;而《金匮gui要略》讲的是人体的内伤病,相当于现在的内科病,如高血压等。

华佗,东汉末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但比较遗憾没有流传下来自己的医术著作。
四.《

》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汉代成书,也是假托神农之名所写。为中药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五.《脉经》,魏晋王叔和编著的第一部脉学专著。
中医诊疗的四大手段:望闻问切。信息了解越全面,越有利于治疗疾病。

六.《针灸甲乙经》,晋代皇甫谧所著的第一部针灸学著作。
七.《诸病源候论》,隋朝巢元方所写,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病机相当于现在理解的病的机理)
八.《三因极-病症方论》宋代陈无择撰写,中医的综合性著作。
九.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张从正(攻邪派)、李东垣(补土派)和朱震亨(滋阴派)。形成了四大医学流派。
十.《医宗金鉴》《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进行分门别类的进行总结编辑,是后续中医药学习的重要工具书。
十一.温病理论的创立
明代的吴又可《瘟疫论》。。。。。戾气说
清代的叶天士《温病热》。。。。。卫气营血辩证
吴鞠通《温病条辩》。。。。。。三焦辨证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改正解剖错误,发展了淤血理论,创立了些比例有名的活血化瘀良方。
自学中医基础第四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