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百科 >

孔子——中华文明承前启后的人,没有他中华文明可能就不存在了

时间:2024-11-16 10:43:16


“德不孤,必有邻。”天才从来不孤独,他们会结伴来到人间。两千五百多年前就是这样一个时代,那是一个天才大爆发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古希腊出了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波斯出了索罗亚斯德教的创立者索罗亚斯德,古印度出了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而我们中国则出了孔子、老子等先哲。

我们中国是人类唯一未有中断文明的古老国度,我们的历史、文化、精神一脉相承,这要感谢孔子。

孔子生活的时代,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自周平王东迁以来,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天下大乱。各路诸侯都想做大做强,周天子虽然名义上是天下共主,但是早已没有了号令诸侯的能力。经常发生战争,老百姓是朝不保夕的。文化上则是“礼崩乐坏”,没人遵守规则了。为所欲为,斯文扫地,中华文明濒临崩溃。

都说乱世出英雄,各路诸侯要做大做强,自然要广召人才,隐藏在民间的人才是纷纷爆发出来。各种人才都提出了新奇的思想,唯有孔子与众不同,他要恢复周礼,他要克己复礼。

孔子自学成才,三十岁就广招弟子,前前后后收了三千多个弟子,出名的有七十二人。孔子主要教授六艺,即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驭(驾车)、书(写字)、数(算数),不但有文,还有武。主张以仁为政,以礼治国。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所表达的思想都是他之前的古圣先贤早已说过的。我们以为孔子开山立祖,创立了儒家学派,其实不是,“儒”本来就是对术士和知识分子的称呼。

孔子为防止文化典籍失传,一点点的收集整理资料,先后编修了先代事迹之书《书经》又称《尚书》;收集各地的诗歌,编修了《诗经》;整礼留下来的礼仪,编修了《礼经》,收集各地音乐、舞蹈,编修了《乐经》。孔子五十岁时,读《易经》并为之作《传》,让《易经》更容易解读,并增加了一层哲理。他是一个文明的拾荒者,没有他,中华文明可能早已枯竭。

孔子五十五岁时,鲁定公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又与朝臣不和,孔子带领众弟子愤然离开了鲁国。孔子周游列国十三年,到处碰壁,没人接受他的思想。六十八岁时,他又回到了鲁国。

孔子回到鲁国后,他的妻子亓官氏、儿子孔鲤、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和子路先后去世。就在这悲惨的晚年,他编写了编年体史书《春秋》,把他的理想交付给了历史。


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这是孔子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绝唱。声声嘶哑,字字催泪,里面弥漫着无尽的怅惘,叹惋,忧郁,绝望。“天不生孔子,万古长如夜。”孔子七十三年的人生就像一盏灯,照亮了整个夜空。

  

 


孔子不但是一个人,他更是一个文明,这个文明就是中华文明。我们每个中国人,不论你是爱孔子也好,恨孔子也罢,你都离不开孔子,他以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

1988年,联合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探讨人类前途命运的问题。参加的是七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一致认为,人类到了21世纪,将会发生前所未有的灾难,人类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的中国,从孔子那里寻找答案!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