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之秦穆公,奠定大秦帝国之基
历史中对春秋五霸有多种说法,但不论哪个版本,齐桓公、晋文公是春秋时期最为标准的两位霸主,实至名归,史称“齐桓晋文”,各史籍皆全票通过,没有争议;秦、楚两国虽不被中原国家敬重,可秦穆公和楚庄王不论才干、功绩都十分显著,无法埋没;很多人认为宋襄公不配五霸之名,虽有争霸的野心,但没有称霸的实力,与楚兵战于泓水,因讲究“仁义”,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不失为一时之雄,问题是“五霸”的提法,早在这二人出现之前就已经有了。

春秋五霸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大名鼎鼎的秦穆公,如何奠定大秦帝国的后世之基。
从头说起,周孝王因秦的祖先非子养马之功,将他们分封在秦,作为周朝的附庸,让其继续嬴姓的祭祀。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了被戎人和狄人占领的原周朝在陕西的领地。秦人善战,但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直到秦穆公时代方参与中原争霸,成为仅次于晋国、楚国、齐国的二等强国。
秦穆公四年,秦穆公为求将来做霸主,拉拢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秦穆公亲自向晋献公提亲,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穆公十二年,晋国大旱,派人来秦国请求援助粮食。丕豹劝说穆公不要给,要趁着晋国荒歉去攻打它。公孙支说:“荒歉与丰收是交替出现的事,不能不给。”百里奚说:“夷吾得罪了您,他的百姓有什么罪?”穆公采纳百里奚、公孙支的意见,水路用船,陆路用车给晋国运去粮食,从雍都出发,源源不断地直到绛城。
但在穆公十四年,秦国发生了饥荒,穆公向晋国借粮,晋国君臣叠蜜赠却想趁机攻打秦国,秦穆公亲自率领军队迎击,最终打败了晋国军队,并且俘虏了晋惠公。秦穆公与晋惠公订立盟约,放晋惠公回国,晋惠公派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秦穆公为了掌控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儿怀嬴嫁给了他。
穆公二十年,秦穆公灭梁国和芮国。两年后,晋公子圉听说晋君生病,心想:“梁国是我母亲的家乡,秦国却灭了它,我兄弟众多,如果父君百年后,秦国必定留住我,晋国也不会重视我,而改立其他公子。”于是子圉逃离秦国,回到晋国。
晋惠公去世,子圉即位为君,是为晋怀公,昏庸无能。秦穆公看到晋国政局动荡,并且对子圉的逃离十分恼恨,就从楚国迎来晋公子重耳,以礼厚待,并把原来子圉的妻子,就是自已最喜欢的女儿怀嬴及四位宗女嫁给了他。由于重耳是一个非常善良,而且很有才华的人,很多人都愿意帮助他。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国军队的护送和国内群臣的拥戴下,回到都城曲沃,秦穆公派人杀死怀公,扶立重耳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文公。秦穆公胸怀宽广、目光长远,成就了秦晋之好,稳定了秦国的东部阵线,并在政治活动中获得晋国的支持。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和郑文公去世,秦穆公便想借此机会打败郑国、晋国,谋求霸业。秦穆公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大将去攻打郑国。秦军进军途中到达滑国,消灭滑国之后就班师回国。晋襄公知道滑国被灭之后,愤怒地说:“秦国欺人太甚,趁我国丧期间,灭了我晋国的属国滑国。”于是派兵前往崤山,伏击班师回国的秦军,晋国的军队大获全胜,并且俘虏了秦国的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大将。 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人侥幸逃回,秦穆公身穿丧服,亲自到城外迎接他们。 秦穆公说:“我不听百里奚、蹇叔的话,使你们受到屈辱,你们三人又有什么罪呢?你们要发奋雪耻,不要懈怠。”之后秦穆公让他们三人官复原职,更加器重他们。
公元前625年春,秦穆公再命孟明视领兵攻晋,以雪崤山战败之耻。晋襄公率军迎战,两军遇于秦西部的彭衙,秦军大败。同年冬,为进一步遏制秦国势力东进,以巩固晋之霸主地位,晋襄公命大夫先且居率军联合宋、陈、郑军再度攻秦,相继攻克秦邑汪(今陕西澄城西)及彭衙后撤兵。
秦国经历"崤山之战"和"彭衙之战"的惨败,东进之路行不通。秦穆公向西发展,任用由余为谋士,逐渐灭掉戎人国家12个,受到周天子赏赐金鼓。继续攻打蜀国和关西(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里,被周襄王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称霸西戎,对秦国的发展和古代西部的民族融合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安葬于雍(今陕西凤翔东南)。
秦国地处陇西,之所以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与秦穆公“以贤能为用人依据,开客卿制度之先河”的用人制度分不开。秦国文化相对于中原地区虽落后,但秦穆公用人不以宗亲、等级、地域 、国家为标准,唯以贤能为依据,四处搜罗异国的贤能之士,重用他国来的客卿,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些谋臣武士,辅佐秦穆公,使秦国迅速兵强马壮。在诸多贤能之士的帮助下,秦穆公曾三次置立晋君,多次平定晋乱,取得了河西之地,使12个戎国服于秦国,扩大了秦国东、西方疆域,称霸西戎,且霸主地位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提高了秦国的地位。
秦穆公以贤能为用人依据,冲淡了宗法因素在秦国选官制度上的影响,开秦国任用客卿制度之先河,为之后秦国以及秦朝任用异国能人为高官提供了范例。如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秦惠王用张仪,秦始皇用李斯。秦国以开放的态度,包容了各国的各类人才,为秦国的强大以及统一六国奠定了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