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百科 >

战神乐毅被燕惠王猜忌,他仅用一招,便保全了亲人们的性命

时间:2025-05-10 00:34:25

乐毅(yuè yì),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超级名将。乐毅伐齐,是中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案例。

当年,乐毅率领以燕国为首的五国联军,连续攻下了齐国的七十多城,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

这样的战绩,放眼古今中外战争史都是十分罕见的,也因此乐毅不仅在战争史上十分有名,还被诸葛亮称赞为“天下之将”。

但今天我们要谈论的,并不是乐毅用兵有多么出神入化,而是他在遭受燕惠王猜忌时,做法有多么的清醒明智。

1.

乐毅,生卒年不详,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

乐毅的横空出世,要感谢燕昭王姬平的慧眼识珠。

公元前314年,当时还是太子的燕昭王姬平不满父亲姬哙(kuai)把燕王之位传给了丞相子之,所以发动了兵变,要武力夺取燕王之位。

结果导致燕国遭遇大乱,邻国的齐宣王见此情景,本着“有便宜不占白不占”的原则,趁火打劫,一下子占领了燕国全境。

要不是靠着燕国军民的拼死反抗和各诸侯国的联合施压,燕国估计当时就亡国了。

之后,姬平被拥立为国君,是为燕昭王。为了报仇雪恨,燕昭王四处招募贤才,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军事奇才乐毅。

在乐毅等人的用心辅佐下,燕昭王励精图治、韬光养晦,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埋头求发展,终于重新把燕国推入了强国阵营。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觉得时机到了,便派乐毅率领大军前去攻打齐国,结果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乐毅所向披靡到直接把齐国的都城临淄给攻破了。

国君齐湣王被迫逃亡,后来在逃亡路上被手下杀死,齐国除了即墨和莒城两座小城久攻不下,其它城市全被乐毅攻破。

按理说,乐毅已经立下如此旷世奇功,等待他的应该是不世的荣耀才对,可是针对他的考验也随之而来了。

2.

乐毅为什么会遇上重大考验呢?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即墨城久攻不下。

说来也巧,就像乐毅是燕国的旷世奇才一样,齐国也拥有自己的奇才——田单。

田单本来住在齐国的安平,安平被攻破时,田单凭借提前打造好的坚固战车,得以带着全家人成功逃出,来到了即墨。

在即墨,田单被推举为守城将领,他以超凡的智慧和勇气,同乐毅率领的联军死磕不止,成为乐毅的心腹大患。

乐毅知道田单不好对付,他也不同田单硬碰硬,直接将军队从即墨城撤出十来里地,安下大营,围而不打,和田单PK一个谁更沉得住气。这一围就是三年的时间。

在这三年中,不断有人向燕昭王进言:“乐毅那么厉害,连下齐国的七十多城,怎么可能打不下即墨这种小城呢?明摆着居心不良,拥兵自重嘛!他要是哪天被齐国人收买了,燕国可就麻烦了!”

燕昭王当然心里也打鼓,可他还是选择信任乐毅,不仅把挑拨离间的人给杀了,还当着群臣的面放话:“乐毅伐齐一血燕国之耻,他就算成为齐王也是应该的!”

接着,燕昭王干脆直接写信封乐毅做齐王,封乐毅的妻子为王后。

乐毅感动之余,向燕昭王保证说:“我真没有称王的意思,之所以围城不攻,是因为遇到了能人,一时半会儿真的拿不下来。不过您放心,孤城守将,再大的本事,也不可能经受得住长期围攻。”

燕昭王对此也表示理解,君臣之间不再猜忌。

但可惜的是,燕昭王活得时间还是太短了,伐齐第五年,燕昭王带着深深的期待与不甘,缓缓地闭上了双眼。

而燕国的新一任国君,是胸怀、格局、眼光都比燕昭王逊色不少的燕惠王。

一上任,燕惠王就中了齐国人的反间计,要把乐毅调回燕国。

乐毅多聪明的人哪,他一瞅燕惠王这个人不值得托付,当然不肯乖乖回燕国送死。

但如果拥兵打回燕国,又等于辜负了自始至终信任自己的燕昭王,还会连累自己留在燕国的亲人们。

也罢,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经过一番合计后,乐毅选择打点行装,悄悄逃亡去了赵国寻求庇护。

3.

乐毅走后,燕国的战斗力被严重削弱,齐国的田单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搞了几场事件营销。

比如以祭品吸引鸟儿们聚集在即墨上空,却宣称即墨城得到了天神的保护,增强了军民们守城的信心。

比如散布假消息,说输给燕国的话,要被燕国士兵割掉鼻子、挖祖坟等等,激起了齐人对燕人的仇恨心理,全城上下空前团结,战斗力爆棚。

而燕国的新守将偏偏又没有乐毅的本领,结果很快被齐人的反攻打得四散溃逃,曾经威震天下的“乐毅伐齐”最终以燕国人的惨败而宣告终结,齐国也得以光复。

燕惠王万万没想到,自己只是换了个将领,竟然导致了如此严重的后果。他马上给乐毅写信,希望乐毅能不计前嫌,重新回燕国效力。

乐毅也很坦荡,他回了封信,借用了伍子胥辅佐吴王阖闾成就霸业,最终却被猜忌而死的故事,认真表明态度:“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 ”

也就是说,古代的君子,就算绝交了也不会贬损对方、口吐恶声,忠臣良将就算逃往了国外以求自保,也绝不会说原来国君的坏话,宁肯让自己背负恶名。

燕惠王读到乐毅的信,是又感动又懊恼。感动当然是因为乐毅的表态,让他明白了什么叫做君子风范。懊恼则是因为自己利令智昏,错过了乐毅这样的超级大能人。

由于佩服乐毅,燕惠王选择善待乐毅在燕国的家人。 最终,不仅乐毅得到了善终,他的家人也得以寿终正寝,安享天年。

4.

纵观乐毅立下旷世奇功却饱受猜忌的整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降低对别人的期待,及时掉头止损,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功高震主一直是君主们的心腹大患,比如伍子胥、商鞅、韩信等人,都是功高震主的牺牲品。

而乐毅之所以能够避开悲剧命运,是因为他太懂得放低期待。

燕昭王信他重用他,他便用心回报,征战沙场,披荆斩棘。

燕惠王猜忌防范他,他便放下一切,互道珍重。

灵活掉头,同时不撕破脸,才会有后续合作的机会和可能。

人与人之间,从没有理所当然的一好到底。

习惯用自己的想法要求别人,只会既为难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

对别人少一些苛求与期待,多一些理解和体谅,认清本分,珍惜情分,人生才能过得从容,活得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