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赌背后的亡国之殇 越王勾践从阴谋家到霸主,胜利与覆灭交织!
今天我们要讲一讲春秋五霸中的一位——越王勾践,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越王勾践。
他经历了王侯沦落为俘虏,再从战俘变成霸主的非凡人生道路,其人生的经历可不是一般的。提到勾践,你是不是立刻想到了卧薪尝胆的故事呢?
我们经常用卧薪尝胆这个成语来描述勤奋努力的精神。越王勾践无疑是一个能屈能伸的伟大英雄。然而,有人评价他是古今第一位阴谋家,是通过阴谋诡计使越国重振旗鼓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史记》中关于越王勾践的故事!
《史记》中记载,越国的祖先是大禹,传说大禹的后裔少康有一支子孙迁徙到了会稽山下,并代代守护大禹的陵墓,他们成为了越国的统治者。
前面我们讲到吴国和楚国之间的战争,而越国在那场战争中站在了楚国一边。在吴王远征楚国时,越王勾践趁着吴国后防空虚攻打吴国,吴王阖闾在讨伐越国的战斗中受伤之重,最终不治而亡。临死前,阖闾向儿子夫差交代一定要为自己报仇。吴越两国的恩怨从此拉开了序幕。
越王勾践打败阖闾后开始自得意忘形,他想着阖闾差点灭了楚国的大人物啊。他的死是在我手里,那我岂不是比阖闾还厉害啊?
于是他梦想着一举吞并吴国。越国的大臣范蠡是一个机智多谋的人,他很清楚吴国在国力上远远超过越国。
前面越国能打胜仗只是侥幸。所以范蠡竭尽全力劝说勾践不要轻易动兵。然而勾践被之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召集了越国精兵,浩浩荡荡地向吴国发起进攻。
果然,越国的鲁莽行动正中吴王夫差的下怀,夫差视吴越之间的仇恨如不共戴天,努力筹划,一直等待着报仇机会。他立即发动全国的精兵迎战。勾践这场战斗本来就不够名正言顺,再加上实力悬殊,很快就被夫差打败。勾践的军队在太湖边被吴军彻底击溃,溃逃到了会稽山,最终失去了国土。
勾践这一次失算太多,害惨了自己和越国,眼看着国家即将灭亡。
然而,在这个危急时刻,范蠡和另一位大臣文种挺身而出,用财宝和美女贿赂吴国太宰伯嚭。伯嚭与吴国另一位重臣吴子胥是死对头。伯嚭原本担心灭掉越国会增加吴子胥对吴王夫差的影响力,此次收受越国好处之后,更是与吴子胥对立。范蠡看准了吴国内部的矛盾,成功地挽救了勾践的性命。
然而,越国从此成了吴国的附庸,小国与亡国毫无两样。成年的男子都在战争中丧命,每年还得给吴国进贡,越国人肩负沉重的负担。勾践意识到都是自己的冲动和愚蠢,让国家沦落成这样,于是他再也不敢高高在上,与老百姓共同承担苦难的生活。
他穿的衣服都是妻子的,吃的粮食都是自己种的。为了复兴越国,他时刻牢记着被困在会稽山上的耻辱,每天不管做什么都带着一颗苦胆。吃饭时舔舔苦胆,时刻提醒自己,你是否忘记了那次被击溃的耻辱?
经过整整七年的努力,越国逐渐恢复生气,但仍然太微弱,根本无法与吴国抗衡。为了报仇雪恨,勾践与范蠡、文种等大臣共同制定了一个秘密计划,积极鼓动吴国称霸中原。
越国的计策是让吴国在与齐国、楚国、晋国等大国争霸的过程中耗尽国力和兵力,而越国则坐山观虎斗。
而吴王夫差本来就有成为中原霸主的雄心,只是伍子胥坚决反对,因为他早就看穿了越国的阴谋,一直劝诫夫差越国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为了摆脱伍子胥这个绊脚石,勾践利用了太宰伯嚭与伍子胥的矛盾。
越国给伯嚭送礼,让他劝说夫差,声称伍子胥反对北伐中原是因为他与吴国的敌人齐国早有勾结。夫差勃然大怒,下令伍子胥自杀。伍子胥含恨而终,临死前,他吩咐手下说,一定要把我的双眼挖出来,钉在吴国的城门上,让我看着越国的军队攻进来。
伍子胥一死,夫差可以为所欲为,开始向中原进军。有一年夫差准备去黄池召集诸侯举行盟会,正式宣布称霸。这一次,夫差带走了吴国所有的精锐,吴国内只剩下太子和一些老弱残兵。
勾践终于等到了时机,趁吴国后防空虚,越国全力出击,直取吴国的都城。吴军被击溃,太子乃至吴国元气大伤。然而,在这个时候,勾践还没有真正能够吞并吴国的实力。
吴国送来珍宝,勾践和吴国和谈,得到了一些好处后才退兵。但据说勾践在黄池会盟上态度蛮横,吴国吃了败仗,接下来的几年,齐国、晋国相继来找吴国的麻烦,吴国精锐逐渐消耗殆尽。这时,勾践重新围困吴国的都城,整整三年,夫差走投无路,羞愧难当,最终自杀。
越国吞并吴国后,国力大增,勾践将国都迁往北方的琅琊。越国的军队在江淮之间横行无敌。周天子册封勾践,中原诸侯纷纷朝贺。勾践从会稽失败到最终振作起来经历了整整22年的时间,达到了巅峰,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那么,勾践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吗?实际上并没有。此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为越国复兴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范蠡逃到了齐国,隐姓埋名种田。
为什么呢?原来范蠡早就看穿了勾践的猜忌心态。可以一起共患难,但不能共享富贵。如果留在勾践身边,恐怕会遭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
这就是《史记》中的原话,也是流传至今的一句名言。
这句话的意思是,射杀了要吃的飞鸟,弓箭也可以收起来。捉住了狡猾的兔子,那么猎狗也就没用了,可以杀掉一起吃了。这句话是在形容勾践,一旦成功就会将功臣踢开。事实会像范蠡所说的那样吗?看看另一位功臣的下场就知道了。
范蠡劝告也帮助越国复兴的另一位大臣文种与他一起流亡,但文种没有听从范蠡的建议,他计划用一种不问朝政的方式避免勾践的猜疑。
然而,却适得其反,勾践更加怀疑文种别有用心,于是下令让文种自尽。他告诉文种说,你为了灭吴一共提出了七条计策,寡人只用了三条就成功了,那剩下的几条就请你带过去给先王吧。
文种只能含恨自杀。勾践既得志又嚣张,残害忠良,埋下了越国覆灭的祸根。越国走上了吴国穷兵黩武的老路,重蹈覆辙。勾践的霸业只能传给他的儿子这一代,而在他儿子时代,越国就被楚国给消灭了。
越王勾践的故事体现了《史记》写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即以叙事表扬或批评的方式,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体现司马迁对人物的态度。
《史记》将勾践说成是夏朝少康的后代,而少康是通过艰苦努力将夏朝从危机中拯救出来的中兴明君。勾践的恢复国家的功绩与少康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通过这样的历史联系,司马迁赞扬了勾践忍辱负重、忠于事业的坚韧性格。
如果司马迁的故事只讲到了勾践经过多年努力,成功复国,那么勾践的形象就是一个善于运筹帷幄、懂得忍耐,最终报仇复国的中原霸主。然而,司马迁却写下了越国复国后两位重臣的下场,特别是文种之子的悲惨经历,一下子加强了勾践猜忌多疑、阴险奸诈的形象。
荣耀复仇,励志兴国
勾践立志复仇的措施不光是磨炼自己,更有休养生息、积蓄国力的实际行动。
一是鼓励民众多种粮食。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古代只有粮草充分了才好干仗。为了大力推广,勾践亲自示范,自己开荒种地,夫人养蚕织布,吃的是自己种的,穿的是自家织的。勾践全家当起全国劳动人民好榜样,于是在越国上下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这场运动成果显著,使得百姓家家有三年存粮。
二是鼓励生育,多生孩子。古代打仗拼的是人,人多力量大,人越多打仗越厉害。越国为此制定了非常硬核的婚姻与生育制度。
第一条是,年龄相差太大,不许结婚。年轻人不许娶老妇,老人不许娶年轻姑娘,目的是不耽误年轻人生育。
第二条是,如果女子到了17岁还没嫁人,就处罚父母。
第三条是,如果男子到了20岁还没娶妻生子,就治父母的罪。
三条命令一发布,越国国内很快就掀起了结婚大潮。
为了保证生育率,勾践还下令,孕妇临盆之前需告知官府,官府则立即派医生前去接生。生了儿子的官府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了女儿的奖励两壶酒,一头猪。重女轻男的原因,你应该懂得。如果生的是双胞胎,官府直接给小孩发放口粮;如果生了三胞胎,官府就雇奶妈提供上门服务,保证婴儿能够健康成长。
2500年前,越国就有这么先进的婚育政策,是不是值得现在的二胎三胎政策学习借鉴?
勾践还问大夫文种怎样才能民富国强?文种说,其实也简单。国王要爱护百姓,不抢夺民众所好,不让百姓错过农时。同时要减少刑罚,减免税收。
另外,大王您自身也不要贪图享乐,游山玩水,大兴土木,做到这些对老百姓来说就是好事。善于治国的人,往往会爱民如子,与百姓同悲欢、共进退。于是勾践又颁布了一系列福利政策,越国老百姓从生病、养老、孤寡抚恤,一直到安葬等等,国家全管。越国还重视人才,优待知识分子。他们住得好,穿得好,吃得好。如果有人才前来投奔,勾践一定会在庙堂上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这些也值得现在的人才引进政策吸收借鉴。在勾践的悉心治理下,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满满的,越国随之悄悄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荣耀背后,毒辣谋略
这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不仅仅有表面人们看到光辉的一面,还有背后所不为人知的东西,历史上的好多事情也是如此。
比如勾践,回到越国后不仅是闷头搞发展,还实施了很多具有心机的计谋。第一就是贿赂吴国太监,害死了当时想要杀死自己的伍子胥;第二是引导着吴国向齐国开战,转移注意;第三,诱惑吴王不发展军事,反而大力兴修土木;第四,挑动吴国内部的矛盾;就这样,在削弱对方的同时,自己一举进攻拿下。
这样的行为看起来确实挺阴险的,可以说是在陷害对方,但仔细一想,当时的社会就是这样,强者生存,况且勾践忍受了别人不能忍受的屈辱,可以尝粪为奴,就这一点就是好多人比不上的,所以才会有最终以小打大,以弱胜强的“神话”。
这世间所有的成功都是因为有所付出,不管勾践用了什么看起来很毒辣的计谋,但这就是战场,就是应该这样去做的地方,你不这样做,自然会有人这样对你,所以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壮大自己,让自己的计谋能有施展的地方,如果勾践只有计谋,没有那么多雄兵的话,照样是无法取得胜利的。
因为勾践捉到了对方的弱点,所以在夫差的角度来说,就是让勾践有可乘之机了。其实好多事情都是如此,比如考试,比如商业上面的好多事情,你必须特别努力,才不会被别人挤下去。我们也应该时刻激励自己,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更应该在该奋斗的时候保持意志力,好好去创造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