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百科 >

历史上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时间:2025-04-09 08:06:34

三苏即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他们的家乡位于四川眉山。在北宋时代眉山还仅仅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偏远小镇,距离繁华的首都开封路途遥远,从眉山到成都需要乘船顺流而下,历经二百里的路程。

据苏洵的记载苏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武周时期苏家出了一位名叫苏味道的宰相,然而苏味道后来因故被贬到眉州担任刺史,他的后代便在此地定居,逐渐形成了眉山的望族苏家。

苏洵的两位兄长都成功地考取了进士,其中一位还赴外地为官,这在当时的眉山引起了轰动。这股求学之风在眉山百姓中盛行,纷纷追求科举功名争取走上仕途,从而直接改变了当地的社会风气。

《三字经》中有云: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这句话正是用来勉励年轻人勤奋读书的,其中的"苏老泉"指的就是苏洵,强调了他二十七岁才开始奋发读书的事迹。

然而苏洵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事实上他在十八岁时就参加了乡试,试图考取举人,但遗憾的是并未成功。然而这并未让苏洵气馁,他选择了与众不同的道路,果断放弃了科举考试,开始四处游历领略大好河山的壮美。

更令人惊讶的是苏洵的父亲苏序对于儿子的这一决定并未表示担忧,当同村的父老为苏洵的前途担忧时,苏序却笑着说:"非忧其而不学者也"。他深知儿子的才华和个性,知道科举考试的严格规定与苏自由创作的天性相悖,因此选择任由儿子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发展,对他的游山玩水行为"纵而不问"。

在游历的过程中,苏洵结识了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程氏,两人喜结连理。程氏年方十八却是一个极具智慧和见识的女子,她在"三苏"成名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游山玩水的日子过得飞快,转眼间苏洵已经二十七岁了,有一天他回到家里,与程氏商量说自己想要重新投身读书应试,但这样一来家里的负担会加重,也没人来打理家务。

程氏听后毫不犹豫地回答,她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之所以没有说出来,是因为她不希望苏洵是出于对她的责任感而读书。既然苏洵自己提出了这个想法那就放心去读书,家里的事情她会妥善处理的。

在程氏的支持和鼓励下,苏洵重新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他深入研究经典文献不断磨砺自己的文学造诣。与此同时苏轼和苏辙也在父亲的熏陶下逐渐展现出卓越的文学才华。眉山苏家的名声逐渐远扬,最终成为了北宋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