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下”讲述一段晋文公痛失大臣的故事
时间:2025-01-02 09:55:17
“足下”,是古代以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它的由来,与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介子推有关。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了活命,被迫在外逃亡19年,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备尝“艰难险阻”。一次,重耳饿得几乎晕厥过去,在一旁服侍的介子推见状,悄悄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炖煮成汤给重耳充饥。重耳得知内情,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
后来,重耳克服重重困难回到晋国,当了君主,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晋文公。即位伊始,晋文公对有功之臣大行封赏,可偏偏遗漏了介子推。而介子推也不愿接受封赏,更不屑与那些追逐名利而不择手段的人为伍,于是带着母亲隐居绵山。
晋文公得知后,非常内疚,随即派人劝说介子推出山为官。但介子推心意已决,避而不见。晋文公求人心切,听小人之言,下令放火烧山,试图以此逼介子推出山。没想到,介子推倔强如斯,宁死不从,愣是紧抱着一棵柳树和母亲被山火活活烧死。
看到柳树下介子推和母亲的尸体,晋文公悲痛不已,命人砍下那棵柳树,制成木屐穿在脚下,每当看到木屐时,晋文公都会伤感道:“悲夫,足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精神孕育和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构成中华民族的脊梁。作为春秋贵族,介子推对功名利禄鄙弃,对奸伪欺罔、人世谬举愤懑,他“割股食君”实乃“食国”,因为晋献公戮骊姬,杀申生,昏于家,乱于国,而重耳则成为振兴晋国的希望。介子推的行为是他笃信爱晋国须爱重耳的自然表露,因此得到后人立庙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