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了头
话说太子熊建在酒桌上被郑定公斩了。
然后,郑定公追查他手下的人,从严处理,凡是接受过熊建贿赂的人,全部清理出来砍头。这一天就杀了二十几个高官。

接着,再派人过来捉拿熊建的儿子熊胜和伍子胥。
却说伍子胥正在馆驿歇息,忽然脸上的肉跳个不停,心中阵阵惊悸,不禁疑惑起来:“难道太子有麻烦了?”
不一会儿,太子熊建身边的一个随从逃了回来,边跑边喊道:“不好了,不好了,太子被杀死了!”
伍子胥的反应非常快,走!二话不说,拉着那个小孩——太子的儿子熊胜,头也不回地跑了,其余人员也难以顾及,再不能待在这里等死了。
郑国的官兵来到馆驿,扑了个空,早没了人影。
于是,郑定公也对伍子胥发出了通缉令,四处张贴,昭告天下,捉住伍子胥的有赏。
这是伍子胥第二次成为通缉犯了。

伍子胥暗想:我怎么这么倒霉啊,走到哪里霉到哪里。楚国回不去了,在中原也没有立足之地,还能到哪里去呢?天下虽大,却没了我的容身之地啊!
现在,太子也已经死了,还能说得动哪一路诸侯呢?谁还肯借兵呢?没有指望了。
伍子胥走得匆忙,身上也没带多余的钱,仅有的就是小主人这棵独苗了:“熊胜,你听着,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楚国的太子了!”
“是。可是,我们现在还能去哪儿呢?”
“……去吴国吧,那里远离中原,没有人找得到我们。”“去吴国干吗?难道咱的仇,不报了”“活命要紧,走!”

就这样,伍子胥带着熊胜,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不得不离开中原,再次踏上了流亡之路,选择了当时实力最弱、最原始落后的吴国。
方向已定,二人一路向东逃去。
他们害怕郑国人追来,不敢在街上露脸,都是白天睡觉、夜里赶路,千辛万苦不必细述。
很快,就逃出了郑国。经过陈国时,也不敢逗留,因为陈国是楚国的附属国,也奉楚平王之命,在盘查伍子胥等人。
又往东走了几天,就快到昭关了。
昭关,在今天的安徽含山县北。这座关在小岘山之西,两山并峙之间只有一个小口,为两边往来的要冲之地,形势非常险隘。过了这一关,前面便是大江,也就是通往吴国的水路了。
这昭关,原本就有楚国的官兵把守,现在因为严查伍子胥,楚平王又特地调遣了右司马药越,带着大军驻扎在这里。

伍子胥来到昭关,就过不去了。
怎么办呢?他躲在离昭关约六十里远的一座深山老林里,徘徊不前,整天思索着如何才能蒙混过关。
忽然,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拄着拐杖,在山里采药。他看到了正在躲藏的伍子胥,看他的相貌,乃是个奇人异相,非同寻常之辈。老者暗暗称奇,于是走上前来,向他作揖。
伍子胥也慌忙答礼。
那老者突然开口问道:“阁下,你莫非就是伍子胥?”
伍子胥听了,大吃一惊,骇然问曰:“为何要问这话?”
老者说:“吾乃扁鹊弟子,东皋公是也。自少习医,隐居于此。前几天,守关的药将军病了,我去为他治病,在关上见到捉拿阁下的画像,有些相似,阁下不必忌讳,我家就在后山,过去坐坐吧。”

伍子胥知道这个老者不是平常之人,就带着熊胜,跟随着东皋公去了。
走了不远,见到一座茅庄,进了草堂之后,伍子胥突然趴在地上,拜了又拜:“老先生救我!”
东皋公慌忙答礼,扶伍子胥起来,请他上座。
伍子胥指着熊胜说:“有小主人在,我应该站在他旁侧服侍。”东皋公问:“他是谁?”
伍子胥回答:“这就是楚太子建之子,名胜。我便是伍子胥,不敢隐瞒,请老先生不要泄露。”
东皋公说:“老夫只有救人之术,岂有杀人之心!在我这里即便住上一年半载,也不会有人知道。但昭关盘查得十分严厉,要想过去,那可是难上加难啊!”
伍子胥又跪下道:“老先生,您是我的贵人呀!您若能帮我过了这一关脱了这一难,我伍子胥日后必当重报!”

东皋公道:“你且宽心在这里住下,等我慢慢为你寻思一个妙策,送你们君臣二人过关。”
伍子胥又叩头不已,连连称谢。
从这之后,伍子胥二人就在东皋公的茅草屋里暂住了下来。每天吃了睡,睡了吃,一连多日。而东皋公再也不提过关的事了。
伍子胥急啊,整日坐如针毡,见没了动静,终于忍不住了,又求着东皋公说:“大仇在心,一刻也不愿延误,迁延在这里,像个活死人一样,白白浪费生命,岂不哀哉?”
东皋公说:“不急不急,过关的妙计,老夫早已深思熟虑,只是老夫还要等一个人,他还没来。”
奇人必有异相,异相必出奇人。
这是古人研究人的相貌学,总结出的一句老话。这个“必”字,不要当作“必定”来理解,理解为“大多数”就可以了。
因为这不是绝对的。
但是,它们之间也确实存在着某种很微妙的联系。

通常来说,相貌长得很特殊、很怪异的人,别人都会拿一种怪怪的眼神去打量他,时间一长,他就在不知不觉中会形成一些很奇怪的思维,而这种思维
又会促使他形成不同于常人的性格。
从外部环境来讲,一个长相异常之人,获得机遇的概率也会更高。就好
比柜台上陈列着的一大堆商品之中,样子怪怪的那个东西,总是被大家最先看到,只要品质不是太差,一般都可以优先成交。
所以从相术上讲,长相奇异之人,只要生得精神饱满、承得住挫折、经得起磨炼,那么脱颖而出、大富大贵,就是迟早的事了。
伍子胥,就是一个长相很奇特的人。

他的相貌,估计是很难画出来的。尤其是在头像写实方面,春秋时代的画师们的水平都还不算及格。
但是,东皋公凭着那个似像非像的通缉令,一眼就把他认出来了。为什么?因为他的长相特征太明显了,太奇特了。
那么,伍子胥究竟长得什么样子呢?
我们今天的人,谁也没见过,只能找史料。按古书上的说法,伍子胥的身上有“三宝”。
怎么叫“三宝”呢?就是说伍子胥的长相,有非常明显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头发中空、板肋、牙齿一整块。
所谓头发中空,就是说头发里面是空心的,就像葱一样中间是空的,很少见吧。
一般来说,发质好的、健康的人,头发一根根都是实心的;只有发质太差的,才会从中间空掉,从外面分叉。
所谓板肋,就是说他的肋巴骨和常人不一样,不是一根根的,而是一整块。肋巴骨长成了一块板,中间没有缝隙,先天的畸形。就和晋文公重耳一样,容易被好奇之人追着看。

这种畸形,会造成行动上的不便,理应相当不灵活。但奇怪的是,古人偏偏认为长成板肋的人,力大无穷,像项羽、周仓、阮小二、李元霸,他们都是板肋。
或许除了畸形之外,古人把肌肉、软筋强健到肋骨上没有缝了的,都归为板肋了吧。
再说第三个特征,最怪异、最不可思议的整块牙齿。
伍子胥的牙齿是整块的,上面一块,下面一块,不像我们常人是一颗颗的牙齿。他就上、下两块牙齿。
这种畸形实在太罕见了,但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或许真是这样。也说不定是因为逃亡太久,天天不漱口,牙垢太多了,把牙齿缝都填平了,也不稀奇。

这个长相可够怪的。还有一点,就是他这个人杀心很重,日日夜夜都只想着复仇,俗话说相由心生,估计相貌也应该是扭曲的。
古书上说别人一见到他时,都是大吃一惊!然后就为他的相貌所折服,认为他是个能成大器之人。而他异于常人的地方,也全都成了“宝”。
当然,太有特征的人,在倒霉的时候,也会特别倒霉。因为样子长得太不低调,很容易就被人认出来了。
却说当时,伍子胥住在东皋公的家里,等得焦急不安,狐疑不决。
这一天夜里,寝不能寐,怎么也睡不着。想要告辞了东皋公,抓紧时间去过关,又恐怕过不去,被抓住了反成祸害。欲想再住几天,又恐怕耽搁了时日,遥遥无期。
东皋公说还要等一个人,伍子胥也不知道他等的是个什么人,能有什么用。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辗转寻思,身心如在芒刺之中,一夜不能平静。
爬起来又卧下,又起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又到室外围着房子转圈,就这样折腾了整整一夜,不知不觉东方发白,天要亮了。

早上,东皋公过来叩门,进来之后,见了伍子胥,大惊道:“阁下,你的头发、胡子,怎么全都变白了?难道是愁思所致吗?”
伍子胥不信,取过镜子一照,果然已是苍苍白发矣!这一夜,把头发都急白了。
伍子胥将镜子摔在地上,痛哭道:“一事无成,却已先成了白头人,天呀,天呀!”
东皋公突然喜道:“阁下不要悲伤,这是好兆头呀。”
伍子胥拭了眼泪问道:“如何是好兆头?”
东皋公说:“你平日状貌雄伟的样子,见过的人都认得,可是现在,你的样子已经变了呀。头发胡子在这一夜之间,全部都急白了,已经是个老头的相了,正好可以蒙混过关呀!”

伍子胥大喜,又照镜子看了看,若只看须发,是个老头的样子,可那张脸,仔细看,却还不是个老脸。
怎么办?那就破相吧,只有破了相,才更能不被人认出。
于是,东皋公煎了一盆带毒的汤药,煮开了之后,朝着伍子胥的脸上一烫,就此毁了容,脸上凹凸不平,成了张麻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