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百科 >

别让“砸缸救人”迷惑了双眼,司马光的人设可能忽悠了咱们很多年

时间:2025-02-25 05:02:16

童年时,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曾经激励过许多人。成年后,闲暇之余,偶尔也拜读过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获益匪浅。

久而久之,印象中司马光应该是一个本事很大的聪明人。不但有智慧,更有爱心,而且是一个很有造诣和成就的文学大家。

近日,偶读宋史,便特意关注了一下司马光其人其事,结果却是大吃一惊!

此人虽可说是一个翩翩君子,但实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投降派!完全颠覆了咱对其的固有印象!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认真,刻苦勤奋,为官也是恪尽职守,清正廉洁。

然而,司马光虽然表面上是一位立身严谨的君子,但骨子里却不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而是一个不顾礼义廉耻和为人底线的卖国者!

当时的北宋,经常与位于西北的西夏国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西夏虽然综合国力不如北宋,但其军事实力却远强于北宋。因此,北宋国内有些人就主张避其锋芒,忍辱负重,避战求和,甚至不惜割地赔款,求得虚假的和平。司马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司马光最著名的两个投降行径就是毫无原则的向皇帝提出了两个投降主张。

其一,司马光连续五次上书《乞罢陕西义勇札子》,反对在陕西边境征召民夫组建义勇以加强边防。他认为当时在边境组织“义勇”使百姓“骨肉流离,田园荡尽”,给百姓带来无穷苦难,希望朝廷陈察利害。加强边防,强化军事实力,拒敌于国境之外,本是正常之举。不加强自己的实力,难道坐等别人侵略?这完全就是不抵抗的投降主义啊!

其二,司马光上书《上哲宗乞还西夏六寨》,要求停止对西夏的军事行动,并且归还一部分北宋的土地,以平息西夏的愤怒,避免引起更大的军事冲突。

司马光在奏折中说,主动归还土地,西夏必然会感恩戴德,与宋朝交好,不再战争。

司马光认为,地处北宋边境的安疆、葭芦、浮图、米脂等地,偏僻穷困,驻防代价太高,索性做个顺水人情送给西夏,以此达到土地换和平的目的!

后来北宋真的这四个地方送给了西夏。但西夏却毫不领情,依旧不断侵扰北宋,战争并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