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被饿死的君王,死了67天竟无人收葬,因何沦落至此?
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君王,叫齐桓公。要说他的治国能力也是真的可以。
他在管仲的辅助下,苦心经营40年,把齐国变成春秋时期最富有的国家。同时,他还是当时中原诸侯的盟主,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可见这位君王绝对是有才干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强盛国家的首领,其结局竟然是被饿死的。而且死后尸体还不得及时安葬,你就说他惨不惨吧。

齐桓公
究其原因呢,在于齐桓公硬是信任了他不该相信的人。管仲还在自己病重之时给齐桓公打了预防针。奈何齐桓公有些刚愎自用,没听进去。管仲当时跟他说,需要提防易牙,竖刁和开方这三人。
要说这三人为齐桓公做过的事情真是一个比一个离谱,也难怪齐桓公能信他们,连辅佐自己多年的忠臣管仲的话都可以不听。这易牙曾经把为了齐桓公把他儿子杀了;竖刁呢把自己阉割了,来进宫伺候齐桓公;这卫国公子开方放弃太子的尊位,来对齐桓公称臣。连他的父母去世了也不回去看。别说齐桓公了,就算换个君王,估计也会对他们的忠心而深表感动。

管仲
而在大臣管仲眼里,这三个人不值得被信任。因为他们做的事情恰恰能表明了他们是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易牙杀了自己亲生骨肉,去讨好齐桓公,这说明了他不仁;竖刁为了伺候齐桓公而阉割自己,说明了他不自爱;而公子开方为表忠心,却舍弃他父母,说明了他不孝。因此,他们不可能会真心对齐桓公忠诚。

易牙
果不其然,齐桓公病重之后,这三个人看机会来了,竟封锁宫门,不得任何人进来伺候齐桓公,这齐桓公生病了连口水都喝不上。更令他绝望的是,这卫国的开方还把齐国的人带走,去归降了卫国。齐桓公也算是赔了自己又折兵。不久之后,就被活活饿死了。估计死之前,他应该会悔恨当初没听进管仲的话。
齐桓公去世后,因为他的儿子们争权夺位,都没管齐桓公,其尸体就放置在宫内,没人给安葬。春秋时期的一代霸主,管理着富裕的齐国,其结局就是这样悲催!看到齐桓公落得如此下场,相信人们多少都会唏嘘。

齐桓公雕像
齐桓公的命运,相当于一面镜子,给予了我们警示。有句老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多听取别人的意见总归是好的,更何况是自己信赖之人。他们往往能看到我们糊涂的地方,而我们结合他们的意见可以做出更合理的判断。还有一点就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啊,不能看到一些人对自己有益,对自己好,就放下戒备之心,完全地信任他们。而应该根据他们的所作所为,理智的判断他们是否真是值得信任,这样我们才不会轻易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