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百科 >

周武王 姬发

时间:2025-09-09 17:12:31

周武王姬发,姓姬,名发,号武王。中国王族分封时代西周王朝首任王。


姬发的祖父是周王姬季历,父亲是周文王姬昌。

姬发是西伯侯姬昌的次子,于商王帝乙六年(乙巳,前1096)出生在西周国都程邑。

这一年也是西伯侯姬昌执政的第六年。姬昌的长子是伯邑考,初时被立为世子,

后来因父亲姬昌被囚羑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北),他带着大量的珠宝往朝歌打点贿络,

惹恼了商纣王,将他处死。伯邑考死后,姬昌获释归国,改立次子姬发为世子。

商王帝辛十九年(甲申,前1057),周文王姬昌病死于丰京(即丰邑都城)宫中,

世子姬发即位,号周武王。以乙酉年(前1056)为武王元年。

姬发早年娶军师姜尚的女儿邑姜为妻,立为元妃。

周武王元年,姬发拜军师姜尚为相父,并授以丹书(帝王行使权力的诏书)

将军权都交给了他。

周武王二年(丙戌,前1055),姬发的元妃邑姜(姜尚之女)生长子姬诵,立为世子。

周武王三年(丁亥,前1054),黎国(子姓诸侯国,在今山西长治市黎城县东北)

不听从西周命令,拒绝向西周纳贡。姬发十分恼怒,便命相父姜尚领兵征讨。

黎国百姓拼死抵抗,终因国小力微,被西周军击败。西周军大肆屠杀黎国百姓,

灭其国,将黎国百姓降为奴隶。

周武王六年(庚寅,前1051),周武王闻商朝的内史大臣向挚与商纣王不和,

便派人前往朝歌游说向挚,向挚经不住西周功名利禄的诱惑,决定弃商奔周,

并把商朝的地图和一些重要文件交给了西周。

周武王十年(甲午,前1047)秋,姬发率师东征,一路破关斩将,

连续攻占了商朝数座城邑。冬十一月,西周军兵临黄河,一举攻下孟津

(今河南洛阳市孟津县东北)。姬发在孟津大会天下诸侯,讨论灭商的方案。

多数诸侯主张乘胜进军,一鼓作气灭掉商王朝。姬发却认为,

商朝目前仍由那些忠臣执政,军队的力量也很强大,灭商的时机还不成熟,不可盲目进军。

于是宣布罢兵,命各诸侯国的军队暂回本国,随时做好出征准备,听侯命令。

姬发撤军后,派出大量间谍进入商都,采用各种手段施行离间活动。

很快商王朝内部矛盾激化,比干、箕子等一班老臣在金殿上痛骂纣王。

纣王一怒之下杀死了比干,把箕子关进监狱。微子吓得悄悄地逃走了。

商朝掌管礼乐的乐官太师疵和少师疆也被西周间谍说服,带着家眷和乐器投奔了西周。

商纣王众叛亲离,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姬发认为灭商的时机已到,便决定立即起兵东征。

周武王十一年(乙未,前1046)春三月,姬发一面通知天下诸侯同时出兵赴孟津会师,

共同讨伐商纣王,一面亲率军车三百乘、战将三千员,甲士四万五千人,

用马车拉着父亲周文王的遗像,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出潼关一路东进。


周武王的队伍刚出潼关,忽然路旁闯出两个满身灰土的人,

他们气喘吁吁地拉住周武王的马,让他停止前进。

姬发以为这是两个疯子,便命令士兵迅速将二人赶走。

军师姜尚急忙拦住说:“慢,这两个人我认识,他们是孤竹国

(今河北秦皇岛市昌黎县)的两个王子,叫作伯夷、叔齐,是著名的贤者,

应该以礼待之,看他们说些什么。”姬发便装出笑脸,问两位贤者为何拦阻。

伯夷说:“听说西伯侯以孝和仁德治国,可是父亲死了却不安葬,反而劳师动众的去打仗,

这难道是孝的行为吗?”

叔齐也说:“身为臣子却率众谋反,攻打国君这难道可以算作仁德吗?”

姬发听了勃然变色,他左右的人就举起刀枪要把二人杀死。

军师姜尚急忙制止,对周武王说:“他们都是仁义之人,大王欲图霸天下,

如果杀了二人,必将为天下人所不容,还请大王三思。”

姬发愤怒地斥责了二人一顿,命令士兵将他们拉开,轰到路边去,然后继续赶路。

伯夷、叔齐对周武王很是看不起,认为他是犯上作乱的逆臣贼子。

后来,周武王击败商纣王,灭商,建立起了西周王朝。

伯夷、叔齐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便发誓饿死不食周粟,旋即逃入荒山野岭,

采食山菜野果为生,最后双双饿死于首阳山(今山西永济市蒲州南)中。

周武王于孟津会合天下诸侯后,挥师北渡黄河,

数十万大军如滔滔洪水汹涌澎湃地向前推进,直逼商王都。

据史书记载,西周军起兵时自西向东,正迎着太岁星而进,此乃兵家大忌。

古人迷信,认为逆太岁而行不吉利。果然,在东征的行军路上,

西周军连着遇上了龙卷风、沙尘暴、暴风雨、泥石流和大洪水等五种自然灾害,

使军中受到很大损失,许多人无辜地丧失了生命。

周武王的弟弟姬处(即霍叔)本来就反对这次战争,便借题发挥,

对武王说:“出兵三日而连遇五灾,这是上天对我们的行为不满,借以警戒我们。

我们又何必逆天而行呢?”

武王的另一个弟弟姬旦(即周公旦)是主战派,他立刻反驳说:

“纣王无道,杀比干而囚箕子,重用飞廉、恶来等奸佞小人,

怎么可以不讨伐他呢?”极力支持周武王。

武王姬发十分赞同姬旦的话,驳斥了姬处的观点,于是整顿兵马继续前进。

西周军一路斩将杀敌,商军节节败退,大军很快逼近了商王都朝歌,

驻扎在离王都不远的牧野(今河南鹤壁市淇县西南)。

周武王在牧野向天下发布伐商的誓辞,史称《牧誓》。

他在誓辞中给商纣王编织了五大罪状:一是听信女人的话。二是不祭祀祖宗。

三是不信任同宗的长辈和兄弟。四是重用出身卑微的人。

五是残暴地对侍百姓。他自称是奉了上天的旨意讨伐商纣王,号召将士们要争先杀敌,

凡临阵退缩者要处以最严酷的刑罚,决不宽恕。

商纣王也并非平庸之辈,虽然年过花甲,仍领兵亲征,双方在牧野展开了一场激战。

商纣王作战勇猛,又善于用兵,本来是不会输的,

但是周武王暗中收买了商朝的一些大臣和将士,这些人临阵倒戈,里应外合,

使得商纣王大败。他率亲兵奋勇杀出重围,逃回了朝歌城。

据史书记载,牧野之战商军有七十万,西周和诸侯联军合计约有五十万。

一百多万人肉搏战,伤亡惨重,血流成河。《尚书,武成》记载说:

“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杆。”死人流的血把木杆都漂起来了,

可见是死了很多的人。周武王率诸侯联军包围了朝歌城。

商纣王带着几名士兵登上鹿台,放眼望去,都城四面人喊马嘶,烟尘滚滚,

漫山遍野都是西周军及其联盟军队。他知道大势已去,仰天长叹,

大呼:“非我子受无能,乃天灭我也!”他从容地命士兵点燃鹿台,自焚而死。

据说纣王一向是不敬鬼神不信天命的,可临死之前却把自己的失败归之于天命,

看来他还不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周武王姬发是个残忍无情的君王,他入城后发现纣王已死,觉得很不解气,

竟然向纣王的尸体连射三箭,然后亲自用名贵的宝剑砍下他的头颅,

命士兵将头颅悬挂在大白旗的旗杆顶上示众。这还不算,

他还把纣王已经自杀了的两个女儿的头也砍下来,

命士兵将她们的头颅悬挂在小白旗的旗杆顶上示众,让人目不忍睹。

旧时代的所谓正史一直把周武王奉为仁德之君,其实都是谎言。

他和纣王一样,都是凶狠残暴杀人如麻的刽子手。

商、周之战只是奴隶主贵族之间争夺天下,臣子和奴隶们不过是他们战争中的牺牲品。

为了能够笼络人心,周武王灭商后也做出了几件被认为是有德政的事。

一是把商朝大臣箕子从监狱里放出来,恢复自由,表彰商亡臣比干,以此拉拢殷商贵族。

二是打开商朝的金库和粮仓,把一些不值钱的商品和粗粮发放给平民和奴隶,

使他们感恩于周武王。三是封纣王的儿子武庚(即子禄父)为商侯,

借以显示他的宽宏和大度。

周武王灭商后,商王朝原有的诸侯国并不服从西周,对西周政权进行坚决抵抗。

于是,周武王姬发开始了大规模的征讨和屠杀,历史上称之为周武王东征。

据《逸周书,世浮》记载,武王东征时先后共灭掉九十九个诸侯国,

斩杀各国将士十七万七千七百七十九人,俘虏各国臣民三十一万零二百三十人。

这些被俘的各国臣民后来大部分成了西周王朝的生产奴隶。

由于周武王施行了残酷的灭国政策,在血腥屠杀的威下,

有六百五十二个诸侯国投降了西周。周武王终于达到了统一全国的野心。

武王十二年(丙申,前1045)夏四月,姬发平定东方后率师回归西周的王都丰京。

他在太庙举行了隆重的祭祀祖宗的大典。之后,他总是坐卧不安,心神不宁,

担心商侯武庚会领导殷人叛乱。

他和相父姜尚商议,决定把殷商旧地分割成三部分,

然后派他的三个弟弟去监管。命管叔姬鲜驻守殷商南部的庸邑(今河南新乡市西南),

命蔡叔姬度驻守殷商中部的卫邑(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一带),

命霍叔姬处驻守殷商北部的邶邑(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南)。

他们的任务主要是负责监视殷商旧族的活动,以防他们叛乱。史称“三监”。

这年秋天,武王姬发带人到管国(管叔姬鲜的封国,今河南郑州市一带)去打猎,

并了解当地的民情。他看到有许多田野荒芜,村庄焚毁,残砖断瓦,满目凄凉的景象时,

心中十分沉痛。咳,这一切都是因为战争所造成的啊!他仿佛又看见了战场上尸骨如山,

荒野里饿殍遍地的情景,而这一切都与他发动灭商的战争有关联。如今天下虽然安定了,

可他心里却不安起来,那成千上万无辜的灵魂如今都在哪里呢?他们会不会恨怨于我呢?

姬发从管国归来就病倒了,病情很重。他经常做一些恶梦,梦见有无数的恶鬼向他索命,

每次都惊出一身的冷汗,醒来后久久不能入睡。他的灵魂日夜得不到安宁,精神疲惫,

身心日益憔悴。他的弟弟周公姬旦很为兄长担心,亲自动手修筑了三座祭坛,

并以自身为抵押,请求三王(太王、王季、文王)把疾病和死亡降在自己身上,

他愿意代替武王去死,盼望武王能早日康复。也许是他的真诚感动了祖宗,

武王的病情果然好转。

武王十三年(丁酉,前1044),姬发的病虽有好转,身体仍十分衰弱。

有巫者说武王之病是因为王宫里有鬼魂作祟,只有迁都才能把这些鬼魂甩掉。

姬发信以为真,立刻下令迁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西沣河东岸斗门镇一带)。

此后,西周人便把丰京称作西都,把镐京称作东都。

迁都后,姬发病情果然大有好转。于是,他便在东都大封诸侯。

封太公姜尚于齐,为齐侯,都于营丘(今山东淄博市北);封弟弟周公姬旦于鲁,

为鲁侯,都于曲阜(今山东曲阜市);封弟弟召公姬奭于燕,为燕侯,

都于蓟城(今北京市西南宣武区一带)。他一口气封了七十多个诸侯国,

他的同胞兄弟封国有十五个,其它姬姓国有四十个。其余的异姓诸侯,

大多数都是炎帝和黄帝的后裔,他们的封国一般都很小。

这年冬天,周武王姬发命将九鼎迁于洛邑(今河南洛阳市东),

他打算在洛邑修建一处更加豪华的都城,然后将国都迁到那里。

他认为丰、镐两都虽然是西周王朝的发祥之地,但西部毕竟土地瘠薄,经济落后,

而洛邑地处中原,土地肥沃,人民富庶,那里才是建立国都的最理想之地。

武王十四年(戊戌,前1043)春,箕子(姓子,名胥余,商纣王的庶兄,为商朝太师)

来朝见周武王。武王问他殷商为什么会灭亡,箕子没有回答。

武王又问他安定国家的道法,箕子便向他介绍了“洪范九畴”。

史官记录了箕子当时谈话的全部内容,写成了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的第一部重要文献《洪范》

夏四月,姬发病情再次加重,他自知死期将近,便召集文武大臣,

传旨立世子姬颂为太子,正位东宫。

这年秋天,靠近东海的蒲姑国(今山东滨州市博兴县东南)不肯降周,姬发很愤怒,

病中仍命周公姬旦率兵征伐,灭掉蒲姑国,杀死了许多蒲姑百姓,幸存者皆收为官奴。

冬十二月,周武王病死于镐京宫中。

姬发生于商王帝乙六年(前1096),四十二岁即位称王,五十一岁灭商,为王十年,

为周天子四年,共在位虚记十五年(《史记,周本纪》),

卒于武王十四年(前1043),终年五十四岁。

死后葬在毕邑周武王墓(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周陵乡),谥号周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