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能被称呼圣人,史记的记载,感觉不一样
孔子为什么能称圣人,心里一直打个问号:是道德完人,学究天地,确有过人之处,还是言过其实,被历朝历代别有所图之人,打抹了脂粉呢?
我想,所谓圣人,应该是有清教徒一样无私无欲的干净纯粹,佛陀一样洞悉宇宙的悲悯情怀,脱离世俗,超越凡人,为人处世,达到了地球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当然,我的管见本身可能就很偏颇,但是,以老李头有限的觉悟,只能按这个要求来理解圣人,那么,孔子是这样的人吗?
《孔子世家》看了接近四分之一的篇幅,确实,孔子博闻强识,百科全书式的学识底蕴,让人印象深刻,叹为观止,但是,有些记录在孔子名下的一些事情,让人觉得太奇葩,甚至匪夷所思,丧失了记载史实应该恪守的最基本的原则。
孔子四十二岁那年,鲁昭公死在齐国的乾侯,鲁定公即位。定公即位的第五年夏天,季平子去世,季桓子继立为上卿。季桓子在挖掘井时掘得一个腹大口小的陶器,里面有个像羊的东西,告诉孔子时却谎称“得到一只狗”。孔子说:“据我所知,这是羊。我听说,山林中的怪物是一种叫‘夔’的单足兽和会学人声的山精‘罔阆’,水中的怪物是神龙和叫‘罔象’的水怪,泥土中的怪物是一种雌雄未明的‘坟羊’。”
未见其物,即能戳破季桓子的谎言,寻经摘据,言之凿凿,孔子所言即季桓子所见。是不是有点神化了孔子,山怪山精,水怪泥怪,孔子亲自见过?不过是口耳相传的典故传说,或者来自于书中的经验教条而已,说穿了,这件事的前前后后,反映的只不过是远古人类对自然的浅薄认识,对权威的迷信似的的崇拜罢了。这样的东西也被记载在严肃的史实中,是不是有点滑稽?
还没有完,类似的,证明孔子渊博学识的事情,还有不少。
吴国攻打越国,把越国的都城会稽摧毁了,得到一节能装满一车的大骨头。吴国派使者来问孔子:“什么东西的骨头最大?”孔子说:“大禹召集群神到会稽山,防风氏来晚了,大禹就把他杀死并陈尸示众,他的骨头一节就有一车长,这是骨头里面最大的。”吴国的使者又问:“那神又是谁呢?”孔子说:“山川的神灵兴云致雨足可造福天下,负责监守山川按时祭祀的就是神。守土地和谷物的是公侯,他们都隶属于王”。吴使又问:“防风氏是负责祭祀什么呢?”孔子说:“汪罔氏的郡长监守封山和禺山一带的祭祀,是釐姓。在虞、夏、商三叫汪罔,在周叫长翟,现在叫做大人。”吴使问:“人的身高能达到多少?”孔子回答说:“僬侥氏身高三尺,是最矮的了;高的不过三丈,数得上是最高的了。”吴国使者听了之后说:“了不起呀圣人!”
对防风氏的介绍,孔子的说法倒可能不是无稽之谈,大禹召集众人开会,防风氏迟到了,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借了防风氏,陈尸示众,杀鸡骇猴,这完全可能发生过,只是在真实之间,又夹杂着虚幻和不确切,防风氏骨头一节就有一车长,骨头多长,车子多长,都是个未知数。至于说到人的高矮,尤其是高的不过三丈,那也太不具体了,就像相声里面的一个包袱,每月收入不到10万,2000也是不过10万呐!
作为史实,充斥着这样的不切实际、不着边际的表述,是有害于正史的权威性的,我不禁怀疑,这就是信史吗!
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离骚是文学作品,是文学就可以虚构,就可以艺术加工,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添加些有的没的,倒也没有多大关系。
当然,还有一个最大的可能是,司马公是为了神化孔子,坐实孔子圣人之名,这也是我们的正史中大量繁衍的情节,开国皇帝出身贫寒低贱,为了强化获得政权的正当性,总要捏造出什么梦龙入怀、出生时红光满天之类的童话,“大楚兴陈胜王”的鱼腹帛条,“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等等,许许多多的谶语神迹,都是这类把戏。
看起来不见得高明,但是,确确实实能够糊弄不少人,即使是现在,传销洗脑,不正是一类的吗?
在古代,越神奇,越不可思议,越能收获粉丝,收获无脑的崇敬,乃至宗教式的信仰,越能造神。
季桓子有个宠臣叫仲梁怀,与阳虎有怨仇。阳虎想要驱逐仲梁怀,季氏家臣公山不狃阻止了他。这年秋天,仲梁怀更加骄横了,阳虎把仲梁怀捉了起来。季桓子对此很生气,阳虎就把季桓子也囚禁了起来,直到季桓认输订立了盟约才把他释放出来。阳虎从此以后更加看不起季氏。季氏办事也竟然凌驾于鲁君之上,鲁国出现了大臣专权的局面。因此鲁国自大夫以下都不守礼分,超越职权违背了正道。
在这样的背景下,孔子在鲁国是做不成官了,也不愿意再在鲁国做官了,退闲在家,专心研究整理《诗》、《书》、《礼》、《乐》这些典籍,学生们越来越多,有的甚至来自远方,无不虚心向孔子求教。
总结起来,这个时间段,孔子做的两件事,下的功夫,与其“万世师表”“圣人”的声名倒是是相称的,一是研究整理了《诗》、《书》、《礼》、《乐》这些典籍,不夸张的说,这些典籍,是中华文明的源流,是中华文化的火种,其创造性的发掘和整理,以及由此产生的贡献和影响,巨大深远,无与伦比,二是有教无类,更多的学生,因为孔子之名,汇聚到一起,传播弘扬儒家文化,功德无量。
就这两点就足够了,扯那些有的没的,是干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