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百科 >

祭仲其人及其权臣之路

时间:2024-12-26 10:23:57

一、祭仲其人

鲁桓公十一年,祭仲之名第一次登上《春秋》记载。“九月,宋人执郑祭仲”。与此同时,也记载了郑国国君更迭的两次重大事件,即“突归于郑”和“郑忽出奔卫”。以上记载说明,祭仲作为郑国卿士,被宋庄公扣留,在宋国威胁下,由祭仲安排,将郑国太子忽从郑国国君大位上赶走,并代之以人在宋国并被宋国看好的公子突。

祭仲何等人?竟然能够在郑国做到乾坤大挪移,赶走国君,更立新君!把郑国玩弄于股掌之中,实非常人!祭仲,名仲,字仲足,姬姓,来自祭国。《左传》鲁桓公十一年记载中明确,“祭封人仲足有宠于庄公”,说明祭仲就是祭仲足。祭仲二字在《春秋》中与太子忽与公子突同时出现,可知仲是名,自然仲足是字。同时,我们也知道祭仲原来在祭国的官职是封人。

封人官职属于周礼记载中的重要职位。封人职责非常重要,管理国家与城邑疆域范围的划定和维护,同时掌管一国祭祀活动的准备以及祭祀相关人员的统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估计封人还管理着一国武器装备的日常保管和维护工作,其职位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基础性,是经常性服务国君的重要官员。当年建议郑庄公掘地见母的颍考叔也是一位封人,不过是颖谷封人。

祭国纳入郑国,应该早于鲁隐公元年,但该年祭伯入鲁,意味着祭国彻底消失。也就是在这一年,祭仲进入《左传》视野。郑庄公继位不久,在其母武姜的要求下,封其弟叔段于鄢,祭仲为此谏阻,并从专业的角度指出了叔段居京,是如何的不合规制,必会危害郑国的统一,希望及早着手,避免日后“滋蔓难图”。由此可见,在鲁隐公元年以前,不少于二十年,祭国已经归郑,祭仲也已经在郑为官。

祭仲在郑庄公时代,可谓是炙手可热,尤其贵为郑国卿士,被郑庄公高度信任,确实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比如非常出彩的工作,就由祭仲担任。鲁桓公五年,郑庄公打败周桓王,负责夜晚慰劳周王君臣的人就是祭仲。即“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祭足就是祭仲足。

二、祭仲之能

祭仲作为郑庄公的宠臣,必然有过人的智慧。其过人的智慧,源自其非常专业的封人经历,当然也来自于跟随郑庄公几十年的东征西讨。在鲁隐公元年的《左传》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祭仲的专业性,对城邑大小规制非常清楚,也非常清楚城邑大小、城墙高低所包含的军事意义。更重要的是,祭仲从武姜的专横中看到了郑国存在的危机,但祭仲能较早跟随郑庄公,从事日常谋划,说明祭仲非常有眼光,具有知人之能,知道叔段母子成不了大事,真正可以投靠的英雄非郑庄公莫属。而那时候,郑庄公还是一个十多岁的少年。

祭仲之能,还在于疆场之上,也是战将。鲁隐公三年,祭仲两次出师王畿之地,又是抢收庄稼,又是取成周之禾,明显属于郑庄公的急先锋。鲁隐公五年,祭仲一马当先,与原繁、泄驾迎敌南燕之师,取得辉煌战果。鲁桓公五年,周桓王以王师居中,联合卫师、蔡师、陈师作为三军伐郑。郑庄公一方,则以祭仲为右拒,以原繁、高渠弥为左拒。周人尚右,祭仲一人独当右军,而原繁、高渠弥二人统领左军,可见祭仲在郑地位卓越,也是将帅之才。此役,祭仲率领右拒首先击溃周桓王左军陈师,取得大胜。

祭仲之能还表现在见微知著,眼光独到。这些例子如劝谏郑庄公应及早着手管理好叔段与武姜母子的肘腋之患,劝谏郑太子忽应该取齐僖公女儿文姜以为外援,尤其在鲁桓公十八年,祭仲预测到郑国君臣与齐君之会,可能导致杀身之祸,因此称疾不往,因此幸免于难。这样的祭仲,料事如神,心机深藏,非常可怕!

三、祭仲之权

祭仲有多大的权力?有多大的影响力?可以说,祭仲这样的权臣,与君权已经相去不远!其间区别,仅仅就是想与不想,敢与不敢!鲁桓公十一年,宋庄公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制定了一套报复郑国的“换马”计划,计划第一阶段是置换郑国国君忽,让公子突继位。第二阶段是胁迫公子突,大肆索取郑国财宝。

第一阶段的第一步先是请公子突来到宋国,因为公子突的母亲是宋国人,名雍姞,姞音吉,是宋庄公宠臣雍氏的女儿。公子突入宋并被控制侯,宋国奇货可居,但这仅仅实现了计划的一小步,而最终要达成置换郑君之目的,则非祭仲协助不可。为此,宋庄公通过诱骗的方式,绑架祭仲来到宋国,通过胁迫祭仲性命,迫使祭仲答应宋国的“换马”计划。祭仲在宋国的胁迫下,逼迫郑太子忽,离开国君宝座,逃亡卫国,公子突成功入郑继位。公子突也就是后来的郑厉公。宋国第一阶段计划非常成功,而关键就是祭仲的配合!

在公子突继位后,宋国不断勒索郑国,郑国不堪其扰!这是后话。但祭仲在这之后更加专权,最后发展到公子突也无法相容。为了谋杀祭仲,公子突与祭仲的女婿合谋,不料被祭仲女儿知道,告诉了祭仲。可以想像,祭仲之怒,后果非常严重!女婿受戮于闹市,公子突避祸而去。在这种情况下,祭仲重新迎回公子忽登基,也就是后来的郑昭公。

祭仲专权!同时显示了祭仲在郑国朝野的影响力!郑武公、郑庄公父子两代人,经营郑国七十载,但是毕竟还是后来移民,和齐、鲁、卫、宋相比,明显根基不深,宗室力量不足,正是这一点,才会导致祭仲与宋国合谋更替新君这种谋逆行为竟然无人可以阻止。同时,可以想见,郑国宗室之外的力量,多数不敢出头,或者倾向祭仲也未可知。

祭仲这种影响力,除了个人能力和把持政权日久之外,不能忽视的一点是,祭仲属于这个地盘上的“地头蛇”一类,根深叶茂,已经数百年,也只有这样的根基和影响力,才能玩弄郑国于股掌之上。

四、祭仲之恶与祭仲之誉

尽管《春秋》号称微言大义,《左传》也属儒家经典,但从两部经典之中可以看到,祭仲被尽量美化。即使祭仲之恶如更换太子忽,逼走公子突,这类欺君罔上,不忠不义的行为,为儒家道德所不容,讥讽与谴责自应不在话下。

但是我们看到,祭仲之恶被婉转维护,巧妙辩解。把祭仲打扮成受害者,被胁迫之人,属于无奈之举!而祭仲对郑国的责任,作为卿士的尊严却无人问津!祭仲让太子忽出逃卫国,并配合宋国迫使太子忽腾出君位,这种严重的背叛行为,由于祭仲曾经劝谏太子忽应该娶文姜而明显被淡化,言下之意是“我早就替你着想,但你不听,后果来了吧!”这是一种巧妙的粉饰!在公子突作为郑厉公的时代,祭仲放任宋国大肆勒索郑国财宝,以致郑国不堪其扰,不堪其苛,说明祭仲作为专权卿士,屁股坐歪了!

鲁桓公十八年,郑国国君与卿士一起被齐国杀害于会盟之地,祭仲竟然先知先觉,称疾不往,如果被认为是里应外合,也在情理之中。

总之,我们通过阅读,思接古人,深深感到了《左传》在人物描写上的技巧性和差异性。这种特点,明显属于后人传播中的倾向性。我想,祭仲后人如果薪火相传,也许是后来郑国历史故事的重要传播者和著述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