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百科 >

假如刘虞当上皇帝,能给东汉续命吗 汉末十三州州牧之幽州

时间:2024-09-28 11:27:47

我们都知道,汉朝天下被分为十三州。汉灵帝时,为镇压农民起义,再设州牧,至此州牧就成为汉末一州掌军政大权最大的官员。在董卓之乱时,各州的州牧是谁?又会在乱世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呢?本文讲的是在董卓之乱(189-192)时,幽州牧刘虞的故事。

民风彪悍的幽州

按《后汉书 郡国志》记载,幽州东汉时领十郡一属国:广阳郡、涿郡、代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玄菟郡、乐浪郡、辽东属国,共县、邑、侯国九十。幽州治所在广阳郡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市城区西南部的广安门附近。辖境相当于今河北省北部,北京市全部,天津市、辽宁省、吉林省各一部分,北朝鲜大部分。

东汉幽州地图,来自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点击查看原图可查看大图

永和五年(140年)时,排除掉书中没有记录人数的,因安置乌丸、鲜卑等少数民族群体而设立的辽东属国外,幽州总户数为396,263户,总人口为2,044,602人。其中人口最多的涿郡(治今河北省涿州市)共102,218户,总人口为633,754人。在古代,因政府控制力不强的影响,实际的人口数往往是要高于官方的统计数字的。

幽州处于东汉王朝的最东边,和鲜卑、乌桓等游牧民族的势力相接壤,承担了防御游牧民族入侵的重任。并且幽州地处黄土高原以北,四季分明,冬季寒冷,还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使得这里的民风彪悍,擅长骑射。当中央王朝有着强大统治力的时候,幽州是出产优质骑兵的地区;当中央王朝弱势时,幽州也是动乱与割据的潜在发生地。

幽州父母官刘虞

刘虞,字伯安,生年不详,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人,东海恭王刘强(光武帝刘秀长子)之后,和刘备这样强行“沾亲带故”的汉室宗亲不同,刘虞是实打实的记录在案的“100%纯”宗室。当然到东汉末年,汉室宗亲一大堆,刘虞也不是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勺。他最初只在县中担任户曹吏(管户口的),因能履行职务而获升为郡吏,后以孝廉身份成为郎,累迁成为幽州刺史。

电子游戏《三国志14》中的刘虞形象

刘虞在幽州当刺史的时候,注重和周边少数民族搞好关系,包括鲜卑、乌桓、夫余、秽貊等这些少数民族都安分守己,老老实实上贡,百姓安居乐业。后来因为生病辞官回家,这是《三国志》的说法,而《后汉书》则说其“公事去官”,就是委婉地说他犯了什么事儿,至于具体是什么,未知。

不过,乱世没能让刘虞消停。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黄巾军攻破冀州诸郡。此后,朝廷再次任命刘虞为甘陵(治今河北清河县)国相,刘虞到任后以俭朴为下属做榜样,下面人一看领导都不贪了,自己也收敛了手脚,自此甘陵国大治。

中平年间,车骑将军张温奉命讨伐边章等叛贼,他征发了幽州乌桓的三千精锐骑兵。然而,由于军粮供应不足,这些乌桓骑兵心生不满,最终叛逃回国。前任中山相张纯和前任太山太守张举,看到了乌桓叛乱的契机,于中平四年(187年)与乌桓联合起兵作乱,烧毁城郭,虏略百姓,杀害多名幽州太守,部队达到十余万,屯驻在肥如(治今河北卢龙北)。张举自称“天子”,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传书到各州郡,说要代替汉朝。

当时,在幽州地界上最能打的是《三国演义》前期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公孙瓒。然而此时他也被乌桓将领丘力居所牵制,没有能力平叛。朝中就认为刘虞曾经当过幽州刺史,对当地士民有恩信,又交好外族,于是在中平五年(188年),正式任命刘虞为幽州牧。

刘虞到达蓟县后,裁撤了过多的军队以减少开支,同时广泛传播恩德和信义,增强民众的归属感。对于叛军则以分化处理的手段,对张举、张纯二人进行悬赏通缉,其他包括乌桓人在内的则放下武器,缴枪不杀,于是叛军很快就自行瓦解了,张纯也被其门客王政所杀。

刘虞因此功绩被封为执掌天下军政事务的太尉、容丘侯。顺带一提,按照《典略》的记载,刘备也是在这次平叛中有功,才从安喜县尉(在今定州市区东,相当于当上公安局局长暨检察院长)升任平原县令。

央视版《三国演义》在第一集结尾提了一嘴刘虞

到了董卓之乱的时候,其为了笼络人心,派使者授予刘虞大司马,进封襄贲侯。这个“大司马”职位其实东汉建国后就已经废除了,是董卓为了讨好刘虞又从故纸堆里捡了出来的。

当皇帝不老刘?

东汉末年那会儿的幽州可不比现在高楼林立,一派繁华的北京,那会儿是“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二亿有余,以给足之。时处处断绝,委输不至。”也就是说幽州那时属于“国家级贫困州”,还得靠青州和冀州的接济才能勉强过下去,这个接济还经常断绝。

而刘虞第二次上任幽州的最高长官后,通过裁撤冗官冗兵、劝课农桑、开放边境榷场(少数民族互市)、大力开采盐铁等手段,不仅带领幽州人民过上了好日子,还能“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虞者百余万口,皆收视温恤。”并且刘虞自己也是清贫度日,受到当世人们的爱戴与追随:

虞虽为上公,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远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归心焉。

《后汉书 卷七十三》

请自动把央视版《三国演义》第一集的刘备替换成刘虞

董卓之乱的结果之一,便是立了年幼的汉献帝刘协。当时的士人非常反对这次废立,韩馥、袁绍等人认为刘虞是宗室长者,条件更符合,便在初平二年(191年)春季,派前乐浪太守甘陵人张岐等人带着提案,问“老刘”刘虞当不当皇帝。

那时几个后来在《三国演义》中出现的汉室宗亲,刘备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平原县令,刘表才刚刚被董卓任命荆州刺史,刘焉刚到益州还在和当地土人斗智斗勇,这些人都没法和刘虞比的。

大家选我当皇帝,谁赞成?谁反对?但没想到刘虞面对袁绍等人的劝进“厉色叱之”,说他们这是“反造逆谋”,坚决不当这个皇帝,甚至欲图奔往匈奴以断绝关系,袁绍等人才作罢。当韩馥等再次遣使,请刘虞领尚书事时,刘虞以收斩使人的方式予以拒绝。为了表示对献帝和汉室的尊重,这期间,刘虞代为传送羌、胡各部落交予东汉王朝的朝贡品。

刘虞之子刘和本为献帝侍中,奉献帝之命由武关逃出长安,欲诣刘虞,至南阳时为袁术扣留。袁术诈称也会派兵同去,令刘和写信予其父请求出兵,刘虞派出了数千骑兵,却被袁术所扣留,被后人戏称为“骷髅王”的袁术的眼界之小,可见一斑。

央视版《三国演义》中的袁术

政治与军事斗争的牺牲品

如上所述,幽州最能打的是公孙瓒,在讨伐张举、张纯之乱时,刘虞与公孙瓒还能通力配合平叛。一旦外部威胁消除,公孙瓒这个幽州的“地头蛇”,可就与自己的上级刘虞不对付了。

刘虞在幽州主政的时候,多次裁撤军队,那必然会动了公孙瓒的蛋糕,彼时公孙瓒头衔是“奋武将军”,是刘虞的手下,屯驻在右北平郡(治今河北唐山),还不太好和刘虞翻脸。

初平年间刘虞派出数千骑兵到袁术处的时候,公孙瓒有所阻拦,刘虞不听,自此与公孙瓒的矛盾公开化。此时公孙瓒已经多次被袁绍击败,还不断地进攻。刘虞嫌公孙瓒穷兵黩武,怕他难以节制,于是不许他再次出兵并稍稍削弱了他的权限。公孙瓒大怒,屡次违反命令,又开始侵犯百姓。刘虞给少数民族们的赏赐,多次被公孙瓒抢夺;刘虞让公孙瓒来打卡上班,公孙瓒都告病不来。

刘虞见公孙瓒不听自己的,只得向朝廷打“小报告”,诉说公孙瓒掠夺百姓的罪行,公孙瓒也上表告发刘虞办事不利,两人相互指责。而此时朝廷内部还鸡飞狗跳的,董太师没事儿就杀人玩儿,大臣们没事儿就谋划刺杀董太师,哪有人管偏远的幽州发生什么事儿。

于是刘虞打算讨伐公孙瓒,担任东曹掾的右北平人魏攸劝他说:

今天下引领,以公为归,谋臣爪牙,不可无也。瓒文武才力足恃,虽有小恶,固宜容忍。

《后汉书 卷七十三》

2010年电视剧《三国》中王宝刚饰演的公孙瓒

然而不久魏攸就死了,刘虞燃起讨伐公孙瓒的战火。初平四年(193年)冬十月,刘虞纠合诸屯兵,共计十万人,决定进攻公孙瓒。

战前,刘虞告诉士兵:“不要伤害其他人,只杀一个伯圭(公孙瓒)就行了。”刘虞手下从事公孙纪,平时因为同姓被公孙瓒厚待,趁夜跑到公孙瓒处告发刘虞的计划。公孙瓒本想逃走,结果刘虞因爱惜百姓的房屋,下令不许焚烧城池,一时间竟攻不下来。

公孙瓒可没刘虞这么讲武德,眼看占了上风的他召集精锐勇士数百人,顺风纵火,趁势突袭大败刘虞。公孙瓒追击刘虞至居庸县,三日城陷,抓住了刘虞,把刘虞和他的妻小带回蓟县。没过几天公孙瓒又诬陷刘虞之前与袁绍合谋要当皇帝,胁迫朝廷派来的使者段训将刘虞斩首。

刘虞身为汉室宗亲,在幽州享有极高的人气,公孙瓒杀害刘虞后,不仅再没有人帮他主政,刘虞的旧部也联合乌桓,不断进攻公孙瓒,是导致其最终败亡的原因之一。

汉末乱世,不是刘虞一人就能力挽狂澜的。刘虞不愿称帝而尊崇献帝,却因奉迎天子失败,没能将这种政治路线转化成政治优势; 手下兵精粮足,欲保境安民,却因妇人之仁兵败被擒。这一切都显示出乱世中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的残酷性,一着不慎,满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