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百科 >

孔子:至圣先师一生的颠沛流离

时间:2024-11-21 10:12:26

孔子像

孔子,名字叫孔丘,字仲尼,鲁国人。生有异相,牛唇虎掌,鸳肩龟脊,海口辅喉,顶门状如反宇,身长九尺,德圣好学。尝周游列国,弟子满天下,各诸侯国君都仰慕他的贤明,但是恰恰被那些权贵嫉妒,竟然没有用武之地。

应天而生,鬼神庇佑

其父叔梁纥(he二声),做过邹邑大夫,就是在偪阳之战中,双手托住悬门石梁的那个人。传说叔梁纥好几个女儿,只有一个儿子还是个瘸子,就向一家姓颜的求婚,打算再娶一房,叫颜征在。两人担心生不出儿子,就到尼山上去祈祷。上山的时候草木都是向上的,等祈祷完下山的时候,全部又都垂下来了。这天晚上,征在梦见黑帝召见她说“你会怀上一个圣子,在空桑山生下来”,醒来她就怀孕了。又有一天,征在迷迷糊糊中,好像看见五个老者,自称他们是“五星之精”,牵了一头怪兽,朝着征在趴着,嘴里吐出一块玉尺,上面写着“水精之子,继衰周而素王”,征在在它的角上系了一根丝绳让它去了。叔梁纥知道这些事情以后,认为那只兽一定是麒麟。等征在要生的那几天,两人去往“空桑山”等待。孔子出生那夜,有两条巨龙守在山侧,神女带着仙水替征在净身。孔子降生以后,石缝里突然冒出来了温泉,等给他洗干净以后,就又没有了。现在山东曲阜县南,有个叫女陵山的地方,就是空桑山。

即事鲁国,贤明远播

这时候是鲁国鲁定公时期,属于三桓割据,家臣造反的多事之秋。有人给三桓推荐了孔子,认为稳定鲁国的国内局势,非得孔子不可。三桓对其能力不能放心,一时无法决定。恰逢鲁人挖井,发现一个洞,里面一只羊。三桓想考考孔子,说“是只狗,这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说,“要我说,一定是羊”。因为山怪叫夔(kui二声)魍魉,水怪叫龙罔象,土怪叫羵(fen二声)羊。经此一事,三桓敬其学问,用为中都(地名)宰(官名)。

这件事传到楚国,楚昭王派人请教当年渡河时遇到的是什么东西?(楚国被吴王阖闾攻破郢都,伍子胥对楚平王掘坟鞭尸泄愤,楚国上下妻妾尽遭凌辱。后楚昭王流亡归国的途中,渡河遇一“萍实”,切开里面是红色的瓤,吃起来很甜)孔子因为之前去过楚国,知道叫“萍实”。使者问能经常得到萍实吗?孔子回答“萍者,浮泛不根之物,乃结而成实,虽千百年不易得也。此乃散而复聚,衰而复兴之兆,可为楚王贺矣!”这段话,既是坐实前事,又是预测未来,加之恭维入心之意,楚王大悦。

后来,孔子管理的中都大治,各方都派人来观摩学习,把孔子的施政方针当成标准。鲁定公听说他的本事以后,任命孔子做了鲁国司空。其后,孔子保鲁定公与齐会盟通好,应对齐臣黎弥暗杀,后齐景公听晏婴建议,赔“三田”以求和,孔子因此升职为大司寇。及少正卯因为孔子师徒在鲁国掌权,心里忌怕,就策反公山不狃叛乱,帮助敛阳(人名)抵抗三桓的命令,不想让取消敛阳管理的成都(地名)的军备,处处给孔子设障。因此,孔子向鲁定公请命,说“(少正)卯言伪而辩,行僻而坚,徒有虚名惑众,不诛之无以为政”,抓少正卯而杀之。值此,三桓畏之,国人服之,孔子方能大力施政,未过三月,鲁国大治。

齐国用计,孔子弃鲁而适他国

齐国晏婴时候,齐景公担心鲁国强大以后侵伐他们,问计于黎弥(感觉他像是孔子的宿敌)。黎弥说“臣闻治安以后,骄逸必生,请盛饰女乐,以遗鲁君。鲁君幸而受之,必然怠于政事,而疏孔子。孔子见疏,必弃鲁而适他国,君可安枕而卧矣!”于是齐君选了很多美女和良马,贡献去了鲁国。

鲁三桓之一季孙氏见鲁国大治,本来就淫逸之心泛滥,又听说齐国进献美女。就微服去城门看了一下,顿时意乱情迷,难以自制,跑去唆使鲁定公收下,同时也分给了自己一些美女。听说了这件事,子路劝孔子离开鲁国,孔子说马上就要祭天地了,如果鲁定公还没有忘记这事,就说明还有救。结果,鲁定公草草祭拜以后,就忙着回宫淫乐去了,连祭祀用的胙(zuo四声)肉都没顾上给群臣赏赐。孔子长叹一声,去意即决。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第一站先到卫国,结果卫灵公请教孔子行兵之道,他不会也就没有留下来。路过宋国的时候,因为长得和阳虎(宋人仇人)像,被宋人围攻,刚好赶上卫灵公派人来追孔子,才知道认错人了,放他们师徒离开。

话说一日,卫灵公和爱妾驾车出游,孔子坐另一辆车跟随,街上行人都说“同车者色耶,从车者德耶?”孔子叹息道“君之好德不如好色”,然后就离开卫国去宋国了。(今天看来,这简直就是一个事精,经不住一点闲言碎语

孔子周游列国路线图

去宋国的路上,宋臣不纳,派人来杀孔子。孔子又跑去郑国,打算去晋国谋差事,正准备过河呢,突然听说赵鞅(晋国六卿之首,战国时期的赵、魏、韩三国,就是晋国六卿中的赵鞅、韩不信、魏曼多裂晋而来)杀了贤臣窦犨(chou一声)、舜华,孔子感叹说“鸟兽恶伤其类,况人呼?”于是,又返回卫国了。

没有过多久,卫国国君和他的儿子争权夺政,孔子受不了与他们为伍,就带着弟子跑去陈国,又准备去蔡国。楚昭王听说孔子在陈、蔡附近,就派人去请。陈、蔡两国君候担心,万一孔子帮助楚国强大起来以后,他们两国就会危险了。于是派兵把孔子围在旷野之上,导致他们三天三夜没有吃喝,现在开封附近的“厄台”,就是当初孔子他们被围的地方。

后来楚昭王发兵,把孔子他们接到了楚国。本来楚王打算封地给孔子,结果楚臣子西规劝楚昭王封地可能会导致的祸患,而且孔子是一个有德行的人,给他封地任其发展,以后把楚国灭了都有可能(这里点评一下,子西乃贤臣,但人都有私心,这里规劝楚昭王的话,明为楚国,谁又能说不是为了自己呢。毕竟孔子在楚,他就有可能屈居其下)。这样一说,楚王就决口不再提封地的事了。孔子一看是这样,估计在楚国也不会受待见,就又带着他的人返回卫国去了,后来鲁国的权臣招募孔子的弟子冉有,他们就一起回鲁国了。

著书立说、名满天下

回到鲁国以后,鲁国用告老之礼对待孔子,于是孔子弃政从文,潜心著书立说。

孔子的一生,首创私学,弟子三千多人,其中贤者七十二人,这里面又有很多人去往各个诸侯国从政,促成了儒家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远影响。

孔子先后,修撰《诗》、《书》、《礼》、《乐》,给《周易》做序,撰写《春秋》,一生所做诗歌无数,后人把他的言行学说和思想理论记录下来,遂成儒家经典学说《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