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除了是个“冤种弟弟”,还是个暖男、扶兄魔

话说,大宋朝真的可能是个神奇的朝代。上有扶弟魔的太祖赵匡胤,下有扶兄魔的宰相苏辙。苏辙是谁,没听过?没关系,苏轼总知道噻,他就是那扶兄魔苏辙的哥哥。他从一名普通的基层公务员,一路往上硬是爬到了当朝宰相的位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其实他们的兄弟情谊还得从俩人年幼的时候开始说起。某天,父亲苏洵对年幼的兄弟俩说,你们两个是亲兄弟,以后一定要相互扶持,相亲相爱。二人听后都认真地说,记住了。从此,苏轼在坑弟弟的路上越走越远。苏辙在救哥哥的路上,官职也越来越高,也越来越穷。

了解苏轼生平的人都知道,苏轼一生都在写诗、流放、研究美食、复职中度过。其实苏轼的每次复职都是弟弟苏辙把他捞出来的。作为苏轼的弟弟,苏辙一辈子说来也是一直围着哥哥转了。就是不停地捞哥哥。哭着捞哥哥、写诗捞哥哥、弃官也要捞哥哥、没办法了,只有一路向上爬到宰相捞哥哥。
作为北宋文坛领袖的苏轼一向乐天又放荡不羁,所以高兴不高兴的时候都写写写。嚣张到一首诗骂遍北宋所有官员的诗词层出不穷。哦豁,结果就是 被人针对地给抓牢里去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弟弟给他的底气哦。可是此时的苏辙还只是一个基层公务员,没有那么大的权力将哥哥捞出来。咋办呢,只能运用自己的特长了,苏辙写了一篇文章,“只要把我哥哥放了,我为我哥顶罪都行。”可惜人微言轻没用啊。

狱中的苏轼大概也知道自己这次祸闯大了,不好收尾,可能要死了,于是就写了两首绝命诗——《狱中寄子由二首》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徊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
大概意思就是对弟弟苏辙的情感表白和对皇帝的忠直及他当官为民的作为和风骨。这两首诗被当时的皇帝看到了,心里高兴,又对他们的兄弟情深甚为感动,就将苏轼给放了。经此一事儿,苏辙觉得以哥哥的脾性,以后说不定还得出事,只有自己有足够的权利才行。不然以后可咋救他呀?从此,苏辙走上了升级打怪的道路。一路升到了宰相。
苏轼的很多流传作品其实都是写给弟弟的家书,每一封都情真意切,真情流露。有意思的是用我们后世人的说法,那每一封家书都有所求,不是向自己弟弟求救,就是向弟弟要钱。苏轼想买房,没钱找弟弟借。可苏辙因为养育十个子女,又要操办他们的婚嫁,自己也没钱了,只好去借钱给哥哥。这要是放在现代,多数媳妇儿要跟苏辙离婚。最后苏辙连当年神宗皇帝赏赐的金币都拿去变卖了,原因就是苏轼在惠州修桥但又没钱,只得又向弟弟写信要钱。看到这里,真的想替苏辙掬一把辛酸泪,这是弟弟?横看竖看都像是哥哥照顾弟弟吧。

看到这里,你以为事情到这就告一段落了。苏辙对这个大小孩哥哥的操心还远远不止这些呢。时间到了苏轼62岁这年,他又因种种原因被贬到了千里之外的海南。你别看海南现在是旅游圣地、度假天堂,那个时候却是蛮荒之地。受这处罚只比满门操斩好那么一丢丢。就这样苏辙上书皇帝,请求与哥哥同甘共苦。当然未能如愿。 1101年,苏轼在回京的途中病逝于常州。
至此,苏辙也结束了自己不停捞哥哥的奋斗历程。其实,苏辙也是苏轼一生的牵挂,是他内心最柔软的存在。大家都以为苏轼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乐天派,被贬到哪都是乐呵呵的样子,其实他并不是什么事情都看得那么开。他心里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弟弟,他连被贬都不怕,却最怕和弟弟分开。苏轼高中后,被任命为判官,可这是他们朝夕相处20多年后第一次分离。那天苏辙冒着大雪,送哥哥走了很远很远。当苏辙转身骑马回城时,苏轼爬上高坡,一直望着弟弟骑马的背影,直到彻底消失,他才继续前行。一路上,苏轼还担心苏辙穿得太少容易着凉,写信千叮万嘱叮嘱他别忘了还有自己这个哥哥。而苏辙在当宰相的时间里写了29首诗,但其中25首是给哥哥苏轼的回信。作为后世人,其实我们是非常羡慕他们的兄弟情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