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百科 >

中国历史人物之——吴王阖闾

时间:2025-04-21 11:25:03

吴王阖闾,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四九六年(周敬王二四年),春秋末年吴国国君,名光,吴王诸樊之子。

吴国历史悠久。相传在商朝时,西方周族的首领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季历的儿子叫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古公亶父想把王位传给季历,继而传给姬昌。泰伯、仲雍为了使父亲的意愿能够实现,便带领随从,向南来到荆蛮之地(今江苏无锡一带),并按照当地的风俗,断发纹身,在那里建立城邑,取国号为勾吴。由于他们带去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当地人民都纷纷归附他们,在他们周围很快聚集起一千多户人家。

泰伯、仲雍建立勾吴国后,经十九代传到寿梦,国势日益强盛。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味,四子季札。寿梦想传位给季札,季札不受,只好传位给长子诸樊。诸樊之后,又依次传位给余祭和余昧。余味卒,该轮到季札了,但季札又逃到延陵(今江苏常州)。于是余昧之子僚继承了王位。诸契之子公子光想,按照兄终弟及来说,应该叔父季札继位,叔父既不肯继位,我是长孙,就应由我继承,怎么能轮到你僚呢?因此就暗中搜罗人才,准备夺取王位。后来终于得到楚国的亡臣伍子胥和勇士专诸。

公元前五一五年冬,楚平王卒。第二年春,吴王僚乘楚丧之际,派公子盖余、烛庸率兵伐楚。楚发兵断其后路,吴兵不得回。公子光见夺权的时机已到,便让专诸在一次宴会上,刺死了吴王惊。公子光终于夺取了王位,他就是吴王阖闾(héiú音河 驴)。

阖间执政后,在伍子胥的协助下,进行了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改革,如建造城郭,设立守备,充实仓廪。同时,又任用大政治家、军事家孙武,发展了吴国的势力。接着就开疆拓土,由旧时无锡一带扩展到今天的江苏全省和浙江、安徽的一部分。为了适应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又迁都姑苏(今江苏苏州)。

公元前五一二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伯嚭(pǐ音匹)率兵灭掉徐国。吴王阖闾又打算去攻打楚国,问伍子胥有什么意见。伍子胥对他说,楚国执政的人多,但内部不和,可将吴兵分为三组,轮番袭楚,楚军忙于应付,必然疲于奔命,等到楚军师劳力竭,三军再一齐出击,必能取胜。吴王采纳了伍子胥的计策,三军轮番出击,楚军日夜不得休息。公元前五一一年,吴军占领了楚国的六(今安徽六安)、濡(qián音前。今安徽霍山东北)之地;公元前五一〇年,打败越国;公元前五〇九年,大败楚军于豫章,攻占居巢(今安徽巢县东北)。

公元前五〇六年,吴王阖闾想攻打楚国的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南城)。伍子胥和孙武向吴王建议说:“楚将子常贪财,而唐、蔡二国又怨恨楚国,如果要攻打楚国,必须与唐、蔡联兵才行”。吴王采纳了他们的意见,乘楚军连年作战、极度疲劳之机,与唐、蔡联军大举攻楚。三国联军乘船到达豫章,然后弃船沿淮水西进,越过大别山,与楚军相遇于柏举(今湖北麻城)。吴王的弟弟夫概请求说,楚国的囊瓦不仁,他的部下都没有拚死的决心,我们抢先进攻,楚兵必逃,我们再乘胜追击,必能取胜。吴王不答应,夫概说:“王已把兵交给了我,军事以利为上,还等待什么?”于是率精兵五千,抢先攻击楚将子常的队伍。

子常战败,逃往郑国。吴军又追赶楚军,到达清发(今湖北涢水),乘楚军渡河之机全歼了未过河的楚军。过了河的楚军饥饿难忍,埋锅造饭,饭刚做好,吴兵又赶到,楚军慌忙奔逃。吴军吃完楚军做的饭,又继续追赶,在雍游(今湖北京山)大败楚军。经过一连串的战斗,吴兵终于攻破郢都。楚昭王仓皇逃走。

吴兵攻破郢都后,大肆抢劫。吴王阖闾也被胜利冲昏头脑。这时,越国趁机伐吴,造成吴军的后顾之忧。北方的秦国怕吴国强盛,也出兵救楚。在秦、越双方的夹击下,阖闾仍只顾在郢都宴饮。夫概见此情景,暗自率一部分兵马回吴,想自立为王。阖闾这才从郢都撤兵回吴,打败夫概,赶走越兵。

公元前四九六年,吴王阖闾率兵攻打越国。越王勾或奋起迎敌,双方战于槜(zuì音最)李(今浙江嘉兴一带),阖闾受伤而死,其子夫差继吴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