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卧薪尝胆背后的残暴
时间:2025-04-01 07:23:35
提起勾践,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卧薪尝胆”,是一种不惧怕失败与屈辱,忍辱负重,最终咸鱼翻身的励志形象。可人们只关注到了他万分之一的励志,却忽略了他的阴暗与残暴。

勾践,春秋时期越国的君主,当上老大没几年,就被吴国夫差收编。具体怎么回事呢?吴越两国历来不和,后来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整日秣马厉兵,准备攻打越国,因此勾践打算先发制人,在吴国未发兵之前讨伐吴国。但是范蠡极力劝阻,勾践还是不听,继续发兵。后来被夫差派精锐打败勾践,勾践最终率残兵被围困。最终范蠡建议勾践向吴王夫差假意求和,以吴国为首,自降为臣,性命攸关,勾践不得不听从建议,就派文种去吴国求和。但是伍子胥却不同意,认为应该灭了越国,这下就陷入了僵局。此时文种认为吴国太宰伯嚭生性贪财好色,可以贿赂此人让他替越国说说好话。【这个剧情跟鸿门宴还着实有点像呢】最终,吴国真的放了勾践,但是还是不放心,让勾践给他喂了两年马才放他回去。

回到自己的地盘,想着自己的屈辱,才有了卧薪尝胆的典故,最终靠着举国上下的努力,国力逐渐强盛,终于练就“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能力,最终灭了吴国。还专门找到吴国太宰伯嚭把他给杀了,看来什么时候都不能背信弃义啊。
但是从谷底走上巅峰的勾践,心理已经极度黑暗了,连帮助他复国的文种都不放过,对文种说:当年先生教我灭吴的七种办法,我就用了三种,就已灭吴,还有三种没用过,要不你自己用一用?文种无耐,深知君主是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同富贵的人,于是便横剑自刎。可悲。勾践复国的过程也加速了春秋走向战国,因此各国都开始以称霸灭国为目的,不再有相互之间的和睦。

其实凡事都有利有弊,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只要能汲取其中有益的地方就是一种收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