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百科 >

三次被贬两次因为“桃色”事件,欧阳修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时间:2025-05-06 04:47:07

1.相貌丑陋之人

对欧阳修相貌的描述有“面白过耳,唇不包齿”的记载。男子汉这种苍白确实不招人喜欢,而且牙齿外漏,也暗示他是个藏不住话的人,喜欢直言快语,喜怒形于色。具体说长相可以概括为:瘦小,苍白,身高矮小,高度近视。

2.饱读诗书之人

欧阳修4岁随母亲郑氏投奔在随州做推官的三叔欧阳晔。母亲程氏,识文断字,通晓《汉书》,对欧阳修影响很大,是欧阳修的启蒙老师。三叔在随州做推官,家境殷实,为人正直,给欧阳修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条件。22岁投奔汉阳知州胥偃,深受其赏识,让欧阳修住进自家的深宅大院,潜心读书。欧阳修科举考中进士后,曾经在皇家图书馆任职,负责编写《崇文总目》,期间遍览史籍。其受教育过程的重要人物依次是:母亲程氏、叔父欧阳晔、岳父胥偃、大宋皇帝宋仁宗。

3.性情中人

欧阳修做过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属于大宋权臣,但其感情细腻、敏感,待人以真情,结识很多知己,包括张方平、韩琦、范仲淹、富弼、梅饶臣、苏洵。举荐很多德才兼备的大宋栋梁之才,如:王安石、司马光、苏轼、苏辙、曾巩、包拯、吕惠卿。除吕惠卿外,皆是为人正直,忠君爱民的北宋重臣。

欧阳修喜欢饮酒狎妓,现在看起来其实不是一种很好的品行,但北宋的“妓”和今日不同,她们不是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单纯女孩,她们从小就要接受歌舞和琴棋书画的训练。她们的终身职业是弹琴、唱歌、跳舞、陪着男人喝酒。她们和不同的男人谈情说爱,吟诗唱和,她们爱过,笑过,哭过,也有人为情而遁入空门,更有甚者,为爱香消玉损。卖艺不卖身,在男权社会,当官的不近酒色的除王安石、司马光再无他人。这也是后来给他制造“桃色”事件的一点点原因。

欧阳修回家有娇妻,衙门着官服,灯下读古书,脑子里装国事,文事,家事,多情事…所有这些事,并不发生激烈冲突。

4.有品位的人

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六个一分别指:吾家藏书一万卷,集金石遗文一千卷,有一张,有一局,而常置一壶,以吾一,老于此五物之间。做大宋政府的高级官员,闲情雅致一点不减,繁忙政务之余,诗文佳作不断。确实是个全能人才。


5.仕途坎坷之人

欧阳修经历三进三出,下面几幅图来表达他的仕途沉浮。


一进一出


二进二出


三进三出

后两次被贬,都因“桃色绯闻”,具体怎么回事呢?我们来看看。第一次因为阳修则于庆历五年遭遇“张甥案”:有人弹他,说他和的“甥女”张氏有染。这姓张的妇人,是欧阳修的妹妹的已故老公与前妻生下的女儿,四岁寄养欧阳家。长大了嫁给欧阳修的侄子,过几年,却与仆人勾搭成奸。奸情败露,官府问罪,张氏咬上了欧阳修,说她出嫁前早就被欧阳修勾引过了。这事立刻让庆历新政的反对者拿去做文章,引得朝野然。仁宗也不信,但反对者言之凿凿,而且闹得满城风雨,欧阳修呆在京城也尴尬,于是仁宗派他去滁州做了知州,也就是这期间,欧阳修写下来著名的《醉翁亭记》。

多年之后,欧阳修任参知政事,这时候又被绯闻击中。这次竟然说欧阳修与儿媳乱伦。而传言起自他的妻弟薛良孺,英宗时因为欧阳修存反对给薛官复原职,薛的希望落空,因此怀恨在心,因而杜撰出欧阳修与儿媳吴氏通好乱伦的传言,这一传言被蒋之奇听到,这时欧阳修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提拔了蒋之奇做御史,御史相当于检察院,专门负责监察和告状,就是俗称的言官,蒋之奇为了自己站稳脚跟,见风使舵,利用这一谣言攻击欧阳修。闹得朝野纷纷扰扰,最后调查虽然是子虚乌有,但达到了把欧阳修搞臭的目的,欧阳修也因此遭到沉重打击。请求出京做了蔡州的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