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百科 >

晋文公重耳简史

时间:2024-12-31 09:10:00

晋文公,即姬重耳,生活在公元前697年至公元前628年,是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国君。春秋五霸之一。

重耳可能生于晋武公十八年(前697年)或十九年(前697年),是晋献公的儿子,母亲来自大戎(当今山西太原附近)的狐氏(“狐氏”则出自于“姬姓”)。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似乎并不顺遂,因为他的母亲并不受宠,他的地位不高。

晋文公重耳在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喜好结交有才能人士的特质,他身边聚集了一批贤士。重耳十七岁时已经结识了五位贤士:赵衰、狐偃、贾佗、先轸和魏犨。这些贤士对他后来的政治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晋献公在位的第二十二年(前656年),重耳因因骊姬之乱被迫出逃,最终选择流亡至狄国,在狄国居住了十二年,期间娶妻生子。在齐国受到齐桓公的厚待,与齐姜结婚,齐姜和赵衰等人察觉到重耳安于现状,便密谋将他灌醉并送离齐国。重耳在楚国受到楚成王的礼遇,后因秦国的邀请而前往秦国,并与秦穆公的女儿结婚。晋献公去世后,晋国内乱,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返回晋国,并在前636年即位成为晋文公。重耳43岁出逃,62岁回国,流亡生活历经十九年磨难,最终成为国君。

晋文公在位期间,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

晋文公二年(前635年),重耳护送周襄王回京,获得周王室的赏赐。

公元前632年,晋、楚在城濮决战,晋国大获全胜。战后,晋文公在践土给周襄王修了行宫,还把陈、蔡和楚国的俘虏献给周天子。晋及齐、鲁、宋、卫等七国国君和周王室大臣王子虎订立盟约,正式称晋文公为盟主,奠定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晋文公在位九年,于前628年去世,其子公子欢即位,是为晋襄公。

晋文公重耳是一个在困难中不断成长,最终成为伟大领导者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从无忧无虑的公子到流亡他国,再到回国执政的戏剧性转变,展现了他作为政治家的智慧和勇气。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晋文公的生平事迹有详细记载,评价其为“古所谓明君”。孔子评价他“谲而不正”,突显了晋文公策略上的灵活多变;而墨子和孟子则从不同角度肯定了他的政治成就和社会影响力。现代学者普遍认为,晋文公的治国理念和改革举措,为晋国乃至整个中原地区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基础,其深远的影响和历史贡献,至今仍被世人所铭记和赞颂。

耳铸公剑是一把春秋时期的青铜短剑,长度为49.3厘米,宽度为5.5厘米,剑身单脊直刃,通身为青铜铸造,具有明显的越式剑特征。被认为是晋文公重耳用于祭祀先祖的器物。耳铸公剑是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土城子镇出土的,剑身上刻有“耳铸公剑”四字的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