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百科 >

《春秋左氏传》之古代第一巨奸——郑庄公

时间:2024-12-22 08:13:08

在我们的周围会存在这样的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比如在公司里,人家已经找好了替代你的人,逼你辞职,然后在你辞职的时候“极力挽留”,甚至“声泪俱下”。

历史对于郑庄公的评价,随着时代的不同,竟然大相径庭,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就让我们挖一下他的黑暗历史。

一、驱逐弟弟。

他母亲不喜欢他,想让他弟弟当国君,但是他是太子,最终当上了国君。他弟弟后来公然反叛,被他驱逐出国。

在这个过程中,一开始弟弟有反叛的苗头的时候,有人建议他好好管教一下。他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让他弟弟发展武装,来了个“欲擒故纵”,最终把弟弟的势力一网打尽。

《春秋》和《春秋左氏传》的作者没有被他蒙骗,直接对其批评,并称他为郑伯,而不是郑庄公。一般诸侯国的卿大夫称伯,这是把他降低了一等。

他弟弟虽然被驱逐,但是身边聚集了很多亡命之徒,这些人逃到了卫国等国,又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别国的动荡。

二、幽禁母亲

因为母亲支持弟弟反叛,所以他把他母亲幽禁了起来。但是后来又觉得不妥——背上了“不孝”的骂名。

于是,又和别人演了一出“双簧”:请有个有名的孝子吃饭,席间感叹自己有母亲不能侍奉,于是,这位大孝子帮他“出主意”,和母亲掘地相见,就是挖了隧道,这样就实现了“黄泉相见”。

这样的情节,小说家编不出来。不得不佩服郑庄公的想象力。

三、周郑交质

周朝和郑国很近,随着周朝的衰落,郑国的崛起,郑国一方面不把周朝放在眼里,一方面假借周朝的名义讨伐别的国家。在唐宋以后,社会舆论根据前一点,对他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和批判。

郑国和周朝的矛盾,以至于到了互相交换人质的地步,《春秋左氏传》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郑国和周朝在战争中,有一次还射中了周天子的肩膀,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事件,遭到了当时尤其是后世的唾弃。

四、鲁郑互换飞地

郑国因为辅佐周天子祭祀泰山,有块飞地在鲁国附近,同时鲁国因为朝见周天子,有块飞地在郑国附近,这两块土地离开彼此的国家路途遥远,而且中间隔着很多国家,治理起来非常不便,彼此交换是最佳的选择。

郑庄公这事做得却很虚伪。他先是给鲁国说,把自己的祊邑(在山东费县)送给鲁国。又过了五年之久,又拿了块玉璧,向鲁国要求靠近自己的许邑。

“掩人耳目”,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五、鳄鱼的眼泪

前面说的和郑庄公唱“双簧”的大孝子,叫颍考叔,他和当时郑国的“天下第一美男”,庄公的堂兄弟——子都,因为争战车,有矛盾,到了动手的地步。后来在一次登城战役中,眼看颍考叔就要先登上城,子都从背后射杀了他。这就是著名的“暗箭伤人”的故事。

郑庄公和子都很可能是好基友。子都之美,《诗经》里记载:“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说是有个人和子都约会,却来了个丑男。连后来的孟子都赞叹:“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

郑庄公假装不知道是谁杀害的颍考叔,假惺惺地在颍考叔墓前哭泣,诅咒那个不知名的逍遥法外的罪犯。——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六、侵略许国

也就是上面“暗箭伤人”那次事件中,许国都城被郑国攻破后,郑庄公虽然想霸占许国,但又怕各诸侯干涉,就假惺惺地让齐鲁两国国君看怎样处置,齐鲁二君认为许国没有犯灭国之罪,应酌情发落。郑庄公只好命许国大夫百里“奉许叔(许庄公弟)居许东偏”,并让郑国大夫公孙获率兵居许西偏,把许国君臣完全置于监视之下。

郑庄公说了一番话,“感人肺腑”,非常具有蒙骗性,就连他的侵略对象许国人几乎都被“感动”了。他的这番话,非常值得学习。让我们欣赏一下:

“上天降祸许国,鬼神确实对许君不满,因而借我之手惩罚他。我只有一两个父老兄弟尚且不能相安无事,怎么敢把讨伐许国当作自己的功劳?我有个弟弟,不能和睦相处,使他在外邦奔走谋生,怎么可能长久地占有许国?你要侍奉许叔安抚此地的百姓,我将派公孙获来帮助你。如果我能得到善终而长眠于地下,上天或者会依礼撤除降予许国的祸害,愿意让许公重新主持他的国家。只是那时候如果我们郑国对他有所请求,希望会像对待老亲家一样,能屈尊降贵答应我们。千万不要别的国家逼近、居住在这里,来和我郑国争夺这地方。如果那样,我的子孙连挽救郑国自己的危亡都将无暇,又怎能替你们许国主持祭祀呢?我之所以让你住在这里,不单是为许国着想,也借以巩固我们郑国的边防啊。”

又派公孙获居许城的西边,对他说:“凡是你的用具财物,都不要放在许国。我死后,你就赶快离开许国。我的先君是新近在这里建成都邑,眼看周王室的地位一天天衰微,周王朝的子孙也一天天地失掉所继承的祖先功业。许国国君是太岳后代,上天既然厌弃周朝的气运了,我们是周的子孙,怎么能和许国相争呢?”

他把侵略战争说得“理直气壮”“清新脱俗”,连《春秋左氏传》的作者都被“感动”(与其说蒙骗不如说感动)。评价他:“郑庄公在这件事上是符合礼制的。礼制,是可以治理国家,稳定政权,安抚百姓,并有利于后世子孙的。许国不守法度就去讨伐它,伏罪了就宽恕它,度量自己的德行去处理问题,估量自己的实力去行事,看清形势而后行动,不连累后人,可以说是知礼了。”

七、儿子轮流坐庄、接连被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郑庄公驱逐弟弟的先例,他的儿子们也步了他的后尘。他身后,太子忽继位,公子突(老二)在宋国的支持下又赶走了忽,但是突因为谋杀权臣祭仲失败,被迫逃亡国外,忽又回来执政,没多久忽被另一个权臣杀掉,于是老三当国君,又被齐国杀害,老四上。再后来老二从国外又杀了回来。。。。。。。

一通乱战,不能不说郑庄公“教子有方”。

《春秋左氏传》对郑庄公整体上是偏否定,算是比较客观。

到了汉代,儒家成为正统,对他的评价就非常不客气了: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曷为大郑伯之恶?母欲立之,己杀之,不如勿与而已矣。——直指郑庄公是“大恶”。

明代刘基:假王命以逞其私忿,抗王威以肆其不,臣甚矣郑庄公之不道也!——简直谩骂诅咒郑庄公。

清代蔡奡:忍哉寤生!幽母杀弟,狡狯性成,流秽青史。

而到了现代,人们更喜欢从人的本性,尤其是从诸侯国君做人的“艰难处境”上给出更为“宽容”的评价,不再像以前那样“非黑即白”,郑庄公竟然能够得以“平反”。这也不足为奇,连潘金莲、秦桧都能平反,郑庄公怎么不可以?

现代“郑伯”何其多?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副教授代生:千百年来学者批判庄公,无非是因他贵为国君,理应是这场政治内斗中的“强者”,与其步步退让的“弱者”形象明显不符,故而认为这是庄公的政治阴谋;今从《郑武夫人规孺子》记载来看,强势的武姜、分化的朝臣、武姜身后的申国以及难以预测立场的周王室等,是我们未曾估量到的,郑庄公自年幼时就面临这样一个复杂的政治局势。以此而言,无奈的庄公确是一个“弱者”。

中商联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于淑华:郑庄公即不阴险狡诈,也不虚伪,他是一个颇具才干但思想守旧的政治家。

呜呼!!!!!

让我们还是欣赏一下郑庄公关于侵略许国的自我洗白的原文,被感动一下吧!

“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唯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

曹操:“请不要说我是奸雄,我是实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