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黄炎培,为何是新中国成立前,我党要全力营救的对象呢
一、从事教育工作的辉煌成就
黄炎培先生,之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前,成为我党要全力营救的对象,首先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几乎终身从事教育事业,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崭新的教育理念。这对当时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是个不可或缺的人才。
黄炎培,于1878年10月1日(清光绪四年九月六日),出生在川沙镇内史第,早年父母双亡。近十岁时随外祖父接受传统教育。后来迫于生计,在未满20岁时,即在家乡任塾师了。
黄炎培曾参加过清朝的科举考试,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899年时在松江府以第一名取中秀才。1902年后又考中江南乡试举人。
1901年黄炎培入南洋公学,选读外文科,受知于中文总教习蔡元培。1903年返乡开始兴办小学堂。期间,他接触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等新学书籍。
1904年在乡办校期间,因鼓吹反清被逮捕,一度入狱,差点被当时的江苏巡抚“就地正法”,好在于批文到达一小时前,由基督教外籍牧师保出,逃亡日本,一年后事息后归国,继续兴办学校。
之后,黄炎培就与教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辛亥革命前,先后创办和主持广明小学和师范讲习所、浦东中学,在爱国学社、城东女学等新教育团体和学堂中任教,并参与发起江苏学务总会。
辛亥革命后,黄炎培任江苏都督府民政司总务科长兼教育科长,后任江苏省教育司长,全力以赴改革地方教育,全面规划建设了省立高、中等学校和县立小学,省教育会副会长,上海申报馆旅行记者。
在赴国内外各地考察后,1917年5月6日,黄炎培联络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在上海发起中华职业教育社。次年,创建中华职业学校(现中华职业学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他此后数十年时间的教育和社会活动主要通过中华职业教育社来展开。
1921年黄炎培被委任教育总长,但由于不满于军阀统治而不肯就职。后曾参与起草1922年学制,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和筹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现河海大学)、国立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上海商科大学(现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
二、总结近十年经验,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观念
通过对近十年的教育经验总结,黄炎培敏锐地认为中国之前的教育“乃纯乎为纸面上之教育。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其改良之道“不独须从方法上研究,更须在思想上研究”。他的结论是采取实用主义,发展职业教育。
关于职业教育的作用,黄炎培明确指出:“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其最终目的是:为“劳动者文化、业务水平的提高”,“造就新型知识分子”服务。
黄炎培还创新地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观念,即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和沟通所有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更多地探寻了职业教育外部环境的适应问题。
黄炎培这种基本成熟的职业教育思想,对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教育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非常适合当时的国情,这也成为我党要竭尽全力营救他的重要理由。
三.积极投身民族救亡事业,成为我党的亲密战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黄炎培开始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他创办《救国通讯》,宣传爱国主义;组织上海市民维持会(后改为上海地方协会),支持淞沪会战。1941年,与张澜等人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治同盟,一度任主席。
1937年抗战爆发后,黄炎培他读了斯诺的《西行漫记》、毛泽东向斯诺口述的《毛泽东自传》等等,对这位早已闻名遐迩的中共领袖,有了较详细的了解,心中很是向往。
黄炎培与中共领导人的接触,始于1937年12月28日在长沙会见徐特立和1938年5月19日在汉口会见周恩来。徐特立是黄炎培的学生,是毛泽东的老师。
1938年4月,抗战烽火正浓的武汉,当时第二次国共合作刚开始,周恩来、董必武等代表共产党加入国民参政会,黄炎培等作为社会贤达也被聘为国民参政员。从那时起,黄与共产党人开始配合,力促抗日。1945年,黄炎培又与胡厥文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
同年7月黄炎培应邀访问延安。目睹了解放区崭新的气象和军民的精神风貌,他深感这似乎是与自己的理想境界不远了,尤其是与毛泽东进行了长达十几个小时的促膝谈话,返回重庆后由夫人姚维钧整理和执笔,发表了《延安归来》一书,记述下了至今被人们不时提起,或被称作“黄氏周期率”的黄、毛对话。
从此,黄炎培已经成为我党的亲密战友。他充分利用自己在教育界、政界的影响力,来不断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自然成为我党建国前必须营救的对象。
总之黄炎培先生,为何在新中国成立前,会成为我党要全力营救的对象呢?这是因为他有丰富的教学与管理经验,并且在政界与教育界都拥有深刻的影响力。
确实,在解放之后,黄炎培先生没有辜负党中央与毛主席的期望,为新中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杰出的教育家与社会活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