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与绝望:晋文公重耳称霸于诸侯的背后,是耐人寻味的故事
重耳,这个晋国之主,排在春秋五霸中的第二位,在他称霸时已经是个老人,但有志者事竟成,年龄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和春秋首霸齐桓公身死霸灭不同,晋文公重耳开启了晋国长期的霸权,正是因为晋国的存在,南方的楚国难以北进,西方的秦国无法大出东方,而东方的齐国也不敢动中原的念头。
重耳的一生跌宕起伏,差一点就死在丽妃的手里,父亲晋献公迷恋丽妃的美色,因此要立丽妃的儿子为王,因此重耳成了丽妃针对的对象。
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史记》
重耳这个人好养士,他和后来的战国四公子动辄就养士过千不同,他手下没有酒囊饭袋和混吃混喝的人,他手下有五个贤人,正是这五个人,最后帮助重耳拜托了困境。因此,战国四公子都算是重耳的后学之士罢了。
自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固已成人矣。献公即位,重耳年二十一。——《史记》
晋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就已经成人,到了晋献公继位时,重耳已经二十一岁了,持重身边又能人汇集,似乎重耳成了被上天眷顾的人。
献公十三年,以骊姬故,重耳备蒲城守秦。——《史记》
但随着晋献公宠爱骊姬开始,重耳开始被疏远,晋献公安排重耳去蒲城把守,防备西方强大的秦国。这可不是个美差,而是个苦差事,为什么这么说呢?蒲城与秦国毗邻,也就是说重耳将面对一个十分强大的敌人,这个驻守边防的差事,可不是去享清福了,随时可能被敌人摘下脑袋。有人说是骊姬想借刀杀人,但在我看来这和骊姬没有什么关系,这是重耳的父亲晋献公的安排。他这么安排,就可以把重耳和骊姬分开,这样矛盾自然就会小一些,重耳也清楚父亲的良苦用心,安安稳稳地在蒲城驻守,为晋国把守西大门的差事,他并不反对,毕竟这私事而是国事。
於是使太子申生居曲沃,公子重耳居蒲,公子夷吾居屈。献公与骊姬子奚齐居绛。晋国以此知太子不立也。——《史记》
同时,晋献公其他两个儿子也被外派,身边只留下骊姬和小儿子奚齐,于是晋国的臣民都知道太子申生的地位岌岌可危,因为他和重耳、夷吾的待遇没什么不同,但作为太子,这是被废的信号,太子被废的话就只有死路一条。
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史记》
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对于重耳的触动很大,那就是太子申生被杀了,尽管史书记载是申生自杀,但那不过是春秋笔法而已,自缢而亡算是个比较体面的说法。曾经的慈父晋献公似乎变了个人,对于自己的孩子毫不留情,很多人说这是骊姬进谗言的结果。
骊姬没有放过重耳的意思,晋献公的使者来到蒲城,准备要重耳的命,重耳不想坐以待毙,但要他反戈一击的话,他又没有那个实力,于是他对身边人说:“父亲的命令是不能违抗的,你们也都不能违抗!”但说完这些以后,他并没有选择引颈受戮,而是选择了翻墙逃跑,他并不是不想反抗,而是没有反抗的资本而已。重耳可不是没有目的乱跑,他到了狄国,这是他母亲的母国,舅舅又在这里经营了多年,因此这里是最安全的。同时在狄国可以随时观察晋国的动态,因此到狄国是当时最佳选择。
不久后,晋献公去世,重耳想回国去奔丧,在身边的人劝说道:“您回去是人子应该做的事情,但是那样一来就等于是自投罗网,骊姬一定会借此机会把您除掉的,因此请您不要回去!”幼子奚齐被立为国君,骊姬成为了国母,但是骊姬没有高兴多久,事情就出现了变故,支持太子申生的里克等人,在晋献公的灵堂上刺杀了奚齐,并把骊姬鞭挞而死。荀息作为托孤大臣无力阻止里克等人的行动,于是自杀而亡,晋国陷入了权力真空。国不可一日无君,里克立刻派人到狄国,邀请重耳回国,继承晋国国君之位。重耳说:“我不能那么做,我违背父亲的命令逃离了国家,这就是叛国;父亲去世了,我不回去祭拜,这就是不孝,我这样的人没有资格去做国君,请你们另选他人吧!”听了这话,使者无话可说,只好回去向里克复命,但里克连续杀了两位君主,你让重耳如何相信你所说的话呢?这和后来西汉时期,陈平、周勃派人请代王刘恒进京时的情况很相似,你说得好听,谁知道你是不是要斩草除根呢?
里克又让人去梁国,找另外一位王子夷吾,夷吾也认为里克的做法可疑,里克不选国内的王子,而一定要把他这样流亡在外的人找回去,本身就疑点重重。但夷吾不想放弃机会,为了自保,他和秦穆公达成了协议,只要秦穆公支持他做国君,继位后就割地给秦国,同时又许多给里克封邑。在做好了万全之策后,夷吾才回到了晋国继位,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惠公。骊姬虽然死了,但重耳的危机并没有因此而解除,夷吾对于重耳同样敌视,他派出杀手准备在狄国把重耳解决掉。重耳很快得到了消息,他和赵衰等人商议对策,大家说:“我们在狄国停留,不是因为他强大,而是因为他临近晋国,可以随时获得情报,而后采取最快的行动,如今晋惠公不能相容,这里实在是太危险了,必须马上离开!”“那么下一步我们去哪里呢?”重耳有点发愁,他实在不知道自己能去哪里。“齐国是强大的国家,齐桓公是诸侯中的霸主,我们应该去投靠他,他一定会为我们主持公道的!”重耳一行人于是离开晋国,踏上了前往齐国的旅途。
重耳等人路过卫国,卫国国君看不起重耳,因此一行人连一口饭都没吃上就离开了,在半路上饿得实在受不了,重耳就向路边的农民讨要一口饭吃。农民看了重耳一眼,不屑地说:“最近庄稼歉收,自己都不够吃,哪有余粮给你们这么多人吃呢?”说完没好气地拿了一捧土,递到了重耳手上,重耳大怒,他还没有收到过如此的侮辱,于是想拔剑刺死这个农民泄愤,赵衰阻止了他,对他说:“主公,这是天大的好事,土地是立国之本,他把卫国的土送给您,不就代表了卫国向您臣服吗?”重耳知道赵衰是在宽慰自己,于是对这个农夫表示感谢,而后一行人出发继续赶往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