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百科 >

伍子胥:他的一生绝非只有复仇

时间:2025-02-20 05:30:59


这是一幅万古常新的画面:在原野中央,一个女性的身体像是从草绿里长出来的一般,聚精会神地捧着一钵雪白的米饭,跪在一个生疏的男子面前。这男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她不知道,也许是一个战士,也许是一个圣者。这钵饭吃入他的身体,正如一粒粒种子种在土地里了,将来会成长为凌空的树木。 —— 引自章节:伍子胥


公元前512年,吴王准备向西进兵,身为吴国将领的伍子胥七荐隐居山林著书的孙武,吴王阖闾同意后,孙武带着自己的兵法来见吴王,阖闾自然开心,任命孙武为吴将,打了几年的胜仗。

这些胜利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公元前506年冬,吴王阖闾亲自挂帅,以孙武、伍子胥为大将,倾全国3万水陆之师,溯淮水浩荡西进,讨伐楚国。进抵淮汭时,孙武突然舍舟登陆,以3500精锐士卒为前锋,迅速通过楚国北部大隧、直辕、冥阨三关险隘,直趋汉水,不出数日,挺进到汉水东岸,达成对楚国的战略奇袭。楚军措手不及,被迫在柏举仓猝应战。楚军战败后向西溃逃,吴军乘胜追击,用“半渡而击”等战法,11天行军700里,五战五捷,一举攻陷楚都郢都,楚昭王弃城仓惶南逃。柏举之战,吴军3万士兵击败楚军20万士兵,几乎灭楚,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对比最悬殊的战役。这场战争可谓影响深远,其中的战场谋略非常值得后世借鉴。

胜利后的吴王阖闾有些飘飘然,不听孙武和伍子胥的劝阻继续征战,在与越国的槜李之战中,被越大夫灵姑浮挥戈斩落脚趾,重伤而死。吴王死后,夫差继位。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进攻吴国,吴军由伍子胥、孙武策划,越军大败,勾践只能向吴国屈辱求和。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军中原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被越国所灭。

之所以讲述上述历史,就是想与大家分享冯至先生著的《伍子胥》,作者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直隶涿州人,现代诗人、学者、翻译家。看到这些头衔,就令人肃然起敬。冯至先生1930年赴德国留学,先后就读于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主攻德国文学,兼修哲学和艺术史并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同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冯至先生的诗歌风格幽婉、沉郁且多具哲思;学术风格严谨、求真。鲁迅称赞他是“中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冯至先生曾获德国“歌德奖章”“格林兄弟文学奖”“大十字”勋章等多个奖项。主要代表作有:小说《伍子胥》,散文集《山水》,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译作《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海涅诗选》,学术专著《杜甫传》《冯至学术论著自选集》等。

《伍子胥》是冯至先生1946年创作的中篇历史小说,冯至先生虽然以诗歌享誉文坛,但早在1923年,他就发表过短篇小说《蝉与晚祷》《何上》等,其后又陆续发表了《鲛人》《仲尼之将丧》等小说,而《伍子胥》乃是冯至先生小说的成熟之作。小说分别以《城父》《林泽》《洧滨》《宛丘》《昭关》《江上》《溧水》《延陵》《吴市》等地名为标题,这些地方在人物的人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部小说中,伍子胥为了报父兄的仇恨,不得不离开熟识的家乡,投入一个生疏的国土,从城父到吴市,中间有许多意外的遭逢,有的使他坚持,有的使他克服,是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一段。冯至先生说:“在少年时,我喜爱这段故事,有如天空中的一道虹彩,如今它在我面前又好似地上的一架长桥,二者同样弯弯地,负担着它们所应负担的事物。”

既然这部小说写的是伍子胥,就必须介绍一下。伍子胥为楚大夫伍奢之子,名员,字子胥,春秋时吴国的大夫。公元前522年,其父伍奢被杀,他逃亡时经过宋、郑等国入吴。后帮吴王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整军经武,国势日盛。不久攻破楚国,以功封于申,又称申胥。吴大军进入郢都,伍子胥到处搜寻楚昭王,没有找到,此时楚平王已死,他就掘开楚平王的坟墓,拖出尸骨,抽打了三百鞭,方才罢休。这是怎样的仇恨,才能令伍子胥如此暴虐。

但是读完冯至先生的《伍子胥》,发现伍子胥从单纯到成熟,是经历过种种磨难才淬炼出来的,也可以说这段时期是他最痛苦、最艰难、最无助的时候,然而,他都挺了过来,因为他心中有一个信念,就是要报仇雪恨。

在这部小说中冯至先生写了充满仇恨的伍子胥,也写了他复仇之路上那些帮助过他的人,这些人将本已心死之人又拖回了现实。司马迁曾评价伍子胥:“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在历史上,虽然很多人对伍子胥破楚后的行为所不满,但多数人还是认为伍子胥是不拘小节的烈丈夫,能忍受屈辱,最终为父亲报仇雪恨,成就不朽之名。

冯至先生所写的伍子胥是成长中的伍子胥,是无国无家的伍子胥,是想尽一切办法活下来的伍子胥,是立志要为父兄复仇的伍子胥。然而,在那个时代,想做到这些哪有那么容易,伍子胥不仅要让自己变得强大,练就一身武艺,获得别人赏识,还要找准能帮助他复仇的国家,收留他,重用他,这的确是伍子胥最值得书写的一段历史。

伍子胥,他的一生绝非只有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