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百科 >

巅峰坠落就无法逆袭?看大宋贤相韩琦的睿智操作重塑人生价值

时间:2025-02-11 04:52:31


影视剧中韩琦的形象,的确是北宋第一帅气宰相

宋庆历元年(1041)三月,大宋边军在西北好水川被伏击遭遇惨败,任福、武英、朱观等数十名实力派将领战死,军士阵亡超过三万人,宋仁宗赵祯闻讯惊悲交加,史称“关右震动,仁宗为之旰食,连续三天气得吃不下饭。

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凭借此战树威,横刀过庆州,马放六盘山,眼瞅着西夏立国在即。

宋廷从里子到面子输了个遍,就连北方的辽国都趁机遣使敲竹杠,以胁迫联手西夏为由,图谋逼宋割地,一时间朝廷内外都对西北主持军事的三位主官口诛笔伐,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

好水川大致经过图示

一向以“仁慈”著称的赵祯罕见地向手下臣子们发怒,派人向西北快马发去诏旨:贬谪户部尚书、陕西经略安抚使兼西北指挥使夏悚为亳州知州,两位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韩琦、范仲淹被降级降职,分别贬为秦州知州(今天水)、耀州知州(今铜川),听候发落。

这一下,夏悚是从二品大员,而主人公韩琦是正三品,跟着领导一起一下子都贬成了五品知州,再加上是军事失误,差点被朝堂上下唾沫淹死,被向来宽柔官家圣人明旨降罪,可谓是人生大失败。

然而时钟拨回一年前,年仅三十二岁的韩琦还是整个北宋朝堂之上冉冉升起的一颗超新星。

韩琦年少成名,才思敏捷,虽然家境贫寒但仰仗几位兄长含辛茹苦抚养他成长,一直很注重他的教育。韩琦科举一击得手,《宋史》记载:“琦风骨秀异,弱冠举进士,名在第二。方唱名,太史奏日下五色云见,左右皆贺。”

韩琦不仅才华好,颜值也高,是当时有名的“明明可以靠脸吃饭”那种类型。当朝曾有人记叙韩琦“公姿貌英特,美须髯,骨骼清耸,眉目森秀,图绘传天下,人以为高山大岳,望之气象雄杰。”看描述有点像关云长叠加梁朝伟的复合体。

如此有颜有才,难怪官场起步青云,仕途高升。

仁宗天圣五年(1027),韩琦以进士榜眼身份授开封府推官,再进职为右司谏,专门做言官为皇上提建议。志得意满、一腔热血的青年韩琦此时如鱼得水, 干了一件轰动京城的大事。

干了什么呢?

他把宰相给喷罢免了。

韩琦看不惯官场昏聩无能,文武承平相互遮掩,趁着救灾不利,果断上书炮轰宰相王随、陈尧佐以及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韩琦在疏中慷慨激昂,抨击“大宋八十年基业”绝不能“坐付庸臣恣其毁坏”,这话正中仁宗心坎,一天的时间,官家火速下旨免去四位“庸臣”,成就了韩琦“片纸落去四执宰”的刚烈事迹,一时间韩琦的名声传遍京城,人人敬畏。

可以说自此韩琦获得皇帝信任,一路顺遂,十年时间就火箭式提拔到三品高官,还被派到前线历练军事,妥妥的朝廷未来希望。

然而时过境迁。

此刻韩琦在西北辅佐夏悚主持边事,却遭遇好水川大败,韩琦作为军事战役的直接组织者和指挥副使,难辞其咎。曾经他挑头弹劾四位执宰,如今落难有把柄露出,当年的政敌无论如何都不肯放过他。

西夏军队战力强悍,擅以铁锁甲覆盖身躯反复冲击,宋军强弩射击效果作用不大

有人上书直陈韩琦策略失误,宋军原本仰仗地利坚守,却因韩琦的主张而盲目出击,酿成大错,动摇西北军心,功实难抵过,理应罢官停职。

有人上书认为韩琦是好水川之战的策划者,虎头蛇尾,夸夸其词,只给了军队模糊的命令没有完整的部署,也不听夏悚和同僚的建议,能力低下暴露无疑,绝不可再用。

更有人上书,怀疑韩琦在西北刚愎自用,想趁机包揽军权、架空主官夏悚(夏悚一向以文才出名,性格柔和,并不是武官出身),是为夺权抢功而酿就好水川惨案,要求追究误军误国之罪。

当朝宰相吕夷简也煽风点火,连称西北:“一战不及一战,可骇也!”

就连获胜的西夏方面,也得意洋洋地派发了一堆传单给大宋境内的民众,上面赫然写着四句诗句: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嘲讽之意,溢于言表。

汹涌的压力奔着韩琦而来,政治环境空前恶劣,但这还不是最打击他的。

真正让韩琦绝望的,是他在收拾残兵返回途中发生的一件事,被史书也记录下来了。

韩琦车马离开时,泾原镇数百名阵亡将士的父老妻子号泣于马前,烧纸钱哭喊道:“汝昔从招讨出征,今招讨归而汝死矣,汝之魂识亦能从招讨以归乎?”一瞬间哀痛之声响彻满街。

影视剧中还原了韩琦遭遇百姓拦截哭泣的场景

韩琦呢?

他再也抑制不住崩溃的心情,“掩面痛哭不能前行”

战争的残酷、责任的压力、无颜面对驻地父老的窘迫,压得这位天之骄子彻底崩了。

如果说朝堂之上的政客们刀笔加身尚且能够忍耐,那么从小饱读圣贤书、满怀经世济国理想的韩琦,真的受不了百姓的哭泣和失望。

韩琦心里那片美好的镜子,哗啦一下子就碎掉了。

各位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组织里最有光明前途的年轻人,忽然遭遇事业挫败,被上下唾弃,被外敌嘲讽,又失去了群众基础,这是何等的煎熬,何等的打击。

人生啊,会经历很多种失败,最难熬的属于理想破灭那种。这意味着你从小建立的秩序观念和奋斗目标崩塌不复存在。

不过,人的成熟和成长,也往往源自于此,打破旧理想的水中月和镜中花,转而站起来更加务实地为新理想去奋斗。

韩琦的成功逆转,也要归功于宋仁宗赵祯宽厚容人的性格

韩琦不愧是大宋最优秀的人才,擦干净眼泪,转头就开始思考,如何该挽救当下?

接下来的硬核操作,可以说完美诠释了从人生巅峰坠落到谷底该如何自救,堪称教科书般的行动指南。

第一步,韩琦去找直属领导夏悚,诚恳认错并表态承担战役全部责任,不让领导和同僚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事实上,范仲淹和夏悚都对韩琦的策略提出过异议,认为宋军机动性不足,“穿插出击”看上去美妙但实操性很差,夏悚还专门派人回汴京向皇上汇报请示,但韩琦态度强硬坚持要派部队出战,酿成了孤军被伏击的失利,韩琦确实有责任。

韩琦的态度换来了同僚的谅解和支持。在打扫战场时在战死的任福身上找出了韩琦追发给前线的公文,明确写着:“又移檄申约,苟违节度,虽有功,亦斩”,这澄清了韩琦并非不知兵而败,宋军中伏是前线将领轻敌违命的结果。夏悚体恤韩琦年轻有才,不惜冒着得罪皇帝的风险,言辞恳切地上书说明实情,认为韩琦计划是美好的,只是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此举挽救了韩琦的政治生命,这样一来,朝中质疑他能力的声音大大减弱。

第二步,韩琦深刻认识到宋夏军事差距,变更策略坚守为上,没有再让西夏进犯一城一寨。

哪里跌倒就哪里爬起来,现阶段所有人的滔天怒火都源自于守土失利,那就拿出让人心服口服的成绩来。韩琦反思总结了宋军不善野战的经验教训,放弃天真的主动出击的想法,听取好友范仲淹的建议,稳重为上改成“结呆营、扎硬寨”,发挥宋军人力物力储备充足的优势,硬生生挡住了李元昊后续几次进攻,没再丢一城一寨,还取得白豹城大捷逼得西夏退军,开始不断有人称赞他们的功绩。

泾州和秦州的百姓又开始传唱一首新的民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又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第三步,韩琦总结了从政从军以来所有的经验见解,一改往日霸道强硬性格,谦虚谨慎地邀请范仲淹、富弼等人向仁宗赵祯系统性上书汇报,阐述革新变法的必要性。

既然我失败过,那就不要浪费失败的宝贵经验和教训,一起来为国为民革新除弊,岂不更好?就算不愿意,我等甘愿抛砖引玉、流血在先好不好?功成不必在我,务实强国为上。此时的韩琦已是超然入境,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我性格调整,用眼界、睿智和才识重塑了自我价值。

韩琦的拳拳赤诚之意再次触碰了仁宗心中柔软敏感的地方。早就想推动改革的赵祯眼看韩琦性情转变成熟,于是授意调韩琦、范仲淹等回汴京,任命韩琦为枢密副使执掌军权。获得信任的韩琦为此兴奋不已,多次建言献策,大力参与变法,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

至此,韩琦重回权力中枢,甚至后续登上宰相之位,连续拥立两位皇帝:宋英宗、宋神宗,成为宋代璨若星河名臣们中的持国重器。

韩琦传世的楷书信札,字如其人,稳重认真,大气泰然

名相韩琦高明就高明在思想境界上,用高阶思维解决低阶问题,把犯错弥补转化为修炼自我,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犯错并不可怕,关键是犯错之后的纠偏和重塑。韩琦用了“摆正态度、修复业绩,创造价值”三招,实现了逆转人生。

事实上,从二十岁中榜眼开始,再到六十岁高龄作为文臣之首辅政帝王,历经守边、新政等多次风波,韩琦始终保持了极高标准的内在修养和处世才华,无论是人生最低谷时期的处境艰难,还是高光时刻的一言九鼎,韩琦都泰然处之、兢兢业业,“凡职事未尝苟且”,他敢于探索总结,更善于包容缝补,他一生都在接受“不如意”的现实,依靠智慧不断调整走出困境,真正做到了一名心系天下的政治家,或许这才是他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

到1065年,宋英宗治平二年,韩琦已经五十八岁了,在重阳节这天宴席上,他为自己写了两句诗作为人生总结:“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

或许,对这位宋朝第一传奇名相来说,寒花晚节香入骨,就是最好的自我褒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