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百科 >

一代伯乐欧阳修

时间:2025-08-21 13:36:54

欧阳修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一生不但著述丰富,成绩斐然,还慧眼识珠地举荐了一大批青年才俊。后来有人高度概括了欧阳修的求才之渴、爱才之切、识才之准、举才之功,把他称之为“一代伯乐”。


不为名利纳人才

欧阳修在挖掘人才方面,十分善于沙里淘金、土里寻宝,坚持唯才是举,从不贪名图利。

1041年的一天,有个叫曾巩的无名之辈贸然给欧阳修写了一封自荐信,并献《时务策》,展示自己的才情,表达自己的政见。

欧阳修读了曾巩的文章,赏识不已,他在回信中说:“其大者固已魁垒,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充分肯定了曾巩的文章。

曾巩虽然才气过人,但因其擅长古文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一直埋没于草莽而无声无息。为此,欧阳修特撰《送曾巩秀才序》,为其叫屈,为其扬名,又把曾巩纳入门下悉心教导。

在欧阳修的培养和帮助下,曾巩后来高中进士,一鸣天下知。

除了曾巩外,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等名臣,都曾得到过欧阳修的赏识与推荐。在“唐宋八大家”中,除了欧阳修自己,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宋代五人均出自他门下,这些人无一不是在布衣寒酸、身份卑微的时候,被欧阳修相中、推介、提携而名扬天下的。


不计前嫌褒人才

从史料中可以发现,欧阳修耿介切直,对人往往刻薄有加,宽容不足,以至树敌无数。然而,他对有真才实学的人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大度。

1056年的一天,欧阳修收到一封益州知州张方平的推荐信。

欧阳修与张方平政见不同,两人向来不和。但欧阳修不计前嫌,仔细阅读了张方平的推荐信,见张方平推荐的人才是苏洵,随即又读了苏洵的文章。

欧阳修不但没有因为苏洵是政敌推荐而怠慢,反而击节道:“后来文章当在此!”很快便向宋仁宗上《荐布衣苏洵状》,在皇帝和士大夫间极力推誉,苏洵从此声名鹊起。


不惧威逼选人才

欧阳修一生为人坦荡,刚正不阿,从不惧怕威逼恐吓,这一点在他对人才的选拔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1057年,欧阳修主持进士考试,他极力提倡平实文风。但在当时,有个文学派别“太学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常玩弄古书里的生僻字词。欧阳修在批阅试卷时,看到有份试卷的开头写道:“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用字看似古典,其实很别扭,欧阳修便按着他的韵脚,风趣而又犀利地续道:“秀才剌,试官刷!”意思是这秀才学问不行,试官不会录取!

而在阅卷时,有份答卷令欧阳修眼前一亮,觉得无论文采和观点,都可以毫无争议地列为第一。但欧阳修考虑自己的学生曾巩也参加了考试,由于采用糊名法,文章属于谁,不得而知,欧阳修猜想这篇文章应该是曾巩所写,担心把自己的弟子列为第一会遭人非议,便将此文考生列为第二。

复试时,欧阳修又见到一篇《春秋对义》,赞叹之余,便毫不犹豫地将此考生列为复试第一,确定为会元。发榜时欧阳修才知道,初试、复试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两篇文章,均出自苏轼之手,让他惊叹不已。

发榜的时候,那些写“太学体”而自高自大的考生发现自己居然没有被取中,纷纷闹事,甚至有人说要到街上截住欧阳修痛打,欧阳修毫不惧怕,始终坚持自己选拔人才的做法。

历史是公正无比的,最终证明了欧阳修的正确主张和选拔人才的判断力。

在欧阳修主持的这次进士考试中,共录取进士388人,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可谓是人才辈出,群星璀璨。这次考试之后,北宋文风也为此一振。